網頁置頂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農業兒童網

曬秋柿(10.01~12.31) 新年好(10.01~12.31) 十一月 小雪 天氣轉涼,金黃稻穗低著頭,靜靜等待豐收的那一刻 賞煙火(10.01~12.31) Mita包裝烏魚子 金黃色、雪白色的杭菊佈滿整地 管芒花(10.01~12.31) 鴨稻(全年) 藍染(全年) 芒花隨風擺盪就好像是波浪一般 溫室(全年) 搓湯圓(10.01~12.31) 焢窯(10.01~12.31)
目前位置:首頁 / 趣味鄉土諺語
 
:::趣味鄉土諺語
月曆
2024.7月 小暑 | 大暑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   
上個月       下個月
依月份彙整
月份節氣名稱
2024.12月 大雪 | 冬至
月份節氣名稱
2024.11月 立冬 | 小雪
月份節氣名稱
2024.10月 寒露 | 霜降
月份節氣名稱
2024.9月 白露 | 秋分
月份節氣名稱
2024.8月 立秋 | 處暑
月份節氣名稱
2024.7月 小暑 | 大暑
月份節氣名稱
2024.6月 芒種 | 夏至
月份節氣名稱
2024.5月 立夏 | 小滿
月份節氣名稱
2024.4月 清明 | 穀雨
月份節氣名稱
2024.3月 驚蟄 | 春分
月份節氣名稱
2024.2月 立春 | 雨水
月份節氣名稱
2024.1月 小寒 | 大寒
24節氣示意圖
  七月  
本月節氣諺語與故事
小暑                    大暑
豐歉歌

三伏之中逢酷熱

五穀田中秋下結

此時若不逢災厄

定是三冬多雨雪
本月大紀事
節慶日期 節慶名稱
農曆六月~八月 口湖牽水車藏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大溪關老爺祭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行天宮關老爺祭
國曆七月~八月 阿美族豐年祭
國曆七月~八月 白河蓮花節
國曆七月 鹽寮國際沙雕節
國曆七月~八月 宜蘭國際童玩節
國曆七月 東北角帆船季
當月經濟作物
水稻(一期)、高梁、意苡、粟、落花生、菸草
當月水果
葡萄、芒果、荔枝、釋迦、水蜜桃、高接梨、桃子、百香果、酪梨、李子、紅龍果、嘉寶瓜、菠蘿蜜、龍眼、人心果、無花果、麵包樹、西印度櫻桃、栗子、紅棗、咖啡、蘋婆、油甘、馬拉巴栗
傳統習俗

半年節

一年過了一半

  半年節祈福息災「補運」「代身」脫殼,農曆六月初一,剛好是一年的一半,所以俗稱為「半年節」。這天,祖籍漳州的人會以紅麴、糯米做成湯圓,用來祭祀神明、祖先,感謝上半年來的庇佑,並祈求下半年的平安,這便是「半年圓」,祭拜後全家一起食用,象徵甜蜜與團圓。

不過,有的人是以農曆六月十五日為半年節。

天門開補運

以前的人以為農曆六月初六這天清晨會「開天門」,因此,人們會在天剛破曉之際到寺廟「補運」。雖然平時農曆的初一、十五便能「補運」,但這天最為氣盛,而且愈早去愈好,所以許多寺廟一早便已香火鼎盛。

補運要以米糕、龍眼乾等祭祀,然後剝和家中人口數相同的龍眼乾和一個煮蛋,並將龍眼乾放在米糕上,表示厄運已經剝去,這稱「脫殼去霉」,之後還要灑一些香灰在米糕上,並插上香火,帶回去給家人吃,補運才算完成。

童年的夏天

戲水、釣魚、抓蝦

  夏天到來,沒有比到溪邊、水圳玩水更快樂的事了!尤其是以前,台灣的溪流相當清澈,到溪邊釣魚也是那時的休閒娛樂之一,釣來的魚、蝦也可以讓大家打打牙祭。

三五好友帶著竹製的釣竿,先到田裡挖些蚯蚓當魚餌,或帶些炒過的米糠當誘餌;到了溪流邊,先判斷何處是魚群聚集的地方,通常,孩子們因為常在溪流邊玩耍,對於何處有魚也較清楚!選定位置後便拋線開始垂釣,釣到的魚先放在用竹子編成的魚簍裡,待釣完後再一起帶回家去,成為今晚的桌上佳餚。

有的孩子還會帶魚籠去捕魚,這也是一種用竹條編成的容器,其開口處係由外往內縮,魚一旦游進去,就會被倒插的竹條擋住出路。所以,將其放在水流處,讓魚順流游入籠,倒也是一種好方法。

  要是不想如此靜態,也可以拿著漁網、魚撈,踏在溪中,翻動滾石,尋找目標。由於溪蝦屬夜行性動物,若要在大白天有所收穫,可以在上游處灑些米糠,讓香味帶出蝦子,這時便 可趁機捕撈。

在那物資頗為困乏的年代,餐餐並無大魚大肉,但這些小蝦、小魚,可說為單調的餐桌增色不少。

孩子們每至溪流邊或田裡釣魚、釣蛙前,會先到楓仔樹下找尋樹枝,捉楓仔樹蟲,把楓仔樹蟲的頭剝開,取出一團透明的粉絲狀物,將其浸在醋裡幾分鐘,然後一人拉一端,這團粉絲狀的東西便開始變成細絲,拉到一定細長程度後,天然的釣魚線便完成了。

這種由楓仔樹蟲轉化成的魚線夠細長,而且彈性佳、韌性足,相當適合拿來垂釣。在塑膠工業尚未發達的那個時代,雖然沒有尼龍線等,但孩子們善用天然資源,可真是「生活智慧王」!

摸蜊仔兼洗褲

昔日土地尚未受到污染時,在水流匯集之處可是有很多好東西的,除了有魚有蝦之外,蜆仔便是其中一樣。

由於以前可吃的東西與種類實在有限,所以大夥總是會在大自然中尋找食物,蜆仔便是一種相當常見的野外補給品。蜆仔生長在水中的底泥裡,所以直接看看不出來,只好彎下腰、伸長手去摸,而這樣往往也會將褲子弄濕,所以俗諺才會說:「一兼二顧,摸蜊仔兼洗褲。」意思是既能一邊摸蜆仔,又能一邊將褲子洗淨,真是一舉兩得!

通常大夥會帶著竹簍,結伴到溪畔去摸蜆仔,有的細細地在水中探尋著蜆仔的蹤跡,有的則將摸到的蜆仔用水洗淨,放入竹簍中,帶回家烹煮,讓餐桌上多一道佳餚。

造水車

在溪邊架起簡易水車,也是孩子們的娛樂之一。水車多為木造,平常主要用於灌溉,將流經的水引進溝渠,讓每戶田地都能有水可用。

農家種植的洋麻是麻 袋、麻布的原料,剝下莖皮還可以做成麻繩,剩餘的枝條被稱為「油麻骨」,質地膨鬆又輕,便成為孩子們製造水車的好材料。先用竹片穿插洋麻骨,竹片成為十字 狀,尾端則用罐頭蓋或由成排的油麻骨做成。完成之後,便可以放在溪畔水流較和緩之處,每當溪水流過,油麻骨水車便隨之轉動,相當有趣!

  另外,除了水車之外,孩子們還可以在溪邊玩石頭,在潺潺水流中用石頭堆疊出水壩,成為一位小小水利工程師;或是找幾塊較為扁平的石頭來打水漂,看誰的跳起來最多下,這也是溪邊的樂趣之一。

粘蟬、網蝶

炎炎夏日,當大家因為高溫悶熱而顯得意興闌珊時,樹上的蟬卻偏偏與眾不同,大聲地鳴叫,而這陣陣的「唧唧」聲,似乎也一聲一聲地召喚著孩子們。

捕蟬,是專屬於夏日的戶外活動。由於蟬都棲息在高聳的樹上,所以必須找來長長的竹竿,在尖端處沾上黏膠。捕蟬要眼明手快,先在樹叢中找到蟬,再小心翼翼地靠近,要是手眼不能協調,可是什麼都捉不到,只黏下一堆葉子、雜木。

好不容易捉下來的蟬可以捉在手上細細觀察,並放在耳際,讓震耳欲聾的響聲迴盪在整個夏季,久久不散。

穿 梭花叢間的美麗蝴蝶也是孩子們的焦點。台灣氣候適中,蝴蝶的種類、數量繁多,因此有「蝴蝶王國」的美譽。趁著大好天氣,帶著竹竿,加上細網,就成了捕蝶的 工具,發現蝴蝶時,一網罩下便能捉到。不過,要將蝴蝶從網中取出,可要心細點,以免牠嬌弱的翅膀折損。然後大家比較著各自捉到的蝴蝶,一場昆蟲界的選美大 賽於是展開。

搗蜂窩取蜜

蜜蜂是生活周遭常見的昆蟲,不過,牠可不像蜻蜓、蝴蝶般溫馴,是會螫人的,所以,不管老少,總是對蜜蜂存著一份戒心。

蜜 蜂屬群居昆蟲,蜂窩是牠們的大本營,有成千上萬隻的蜜蜂,還有甜滋滋的蜂蜜和蜂蛹,對嗜甜的孩子來說,這可真是人間美味啊!所以,有些膽大的孩子便會拿著 竹竿或掃帚,躡手躡腳地貼近,然後大捅蜂窩,裡面的蜜蜂受到如此攻擊,當然蜂擁而出;這時,有的孩子會先溜為快,有的則乘機偷摘蜂窩,好好大快朵頤!當 然,為了這頓得來不易的美食,身上被叮幾個包往往在所難免。

不過也不是所有的蜂窩都能如此攻擊!有些蜜蜂相當兇惡,可招惹不起,例如虎頭蜂,一不小心就會出人命的!所以當時便依蜜蜂的毒性來加以排名,例如:讓虎頭蜂 叮到三下,尤其是血管處,可能就會沒命;被基隆蜂叮到四下,被黃拉屎叮到十四下,就可能會有生命危險;而雞屎泥仔的毒性較弱,大約需要一百多下,不過,其 毒性雖然不足以致命,但被叮到時,又痛又養的滋味也是相當難受的!

捉蟋蟀、鬥蟋蟀、炸蟋蟀

  灌肚猴,是許多人念念不忘的童年經驗。肚猴就是蟋蟀,喜歡乾燥,會在地下挖洞,住在裡面。所以,想要捉肚猴,就

得先準備水,再找看看地上那裡有一個個的小土堆,撥開後緩緩將水倒入,裡面的肚猴便會跑出來,這時便可輕易捕捉了!

不過,灌肚猴時要小心,萬一有的洞裡不是肚猴,而是蛇,連蛇都灌出來,那就不太有趣了!

肚猴可以做什麼呢?拿一條細線輕輕綁住肚猴,等到其他人也捉到肚猴後,一場「鬥肚猴」大賽便可展開。雙方先激起公肚猴的鬥性,再將肚猴放置盒中,引發肚猴間 的戰爭!這種鬥肚猴的歷史相當悠久,在古代,「鬥蛐蛐」可是上至宮廷、下至尋常百姓家的娛樂之一。台南縣新化鎮的豐榮里便保留著鬥肚猴的傳統,該鎮的「蟋 蟀競技錦標賽」已超過二十年的歷史,緊張刺激的比賽讓圍觀的老少目不轉睛。

肚猴除了可以玩,還是許多人念念不忘的零嘴。只要將肚猴的內臟清乾淨,再放入鍋中油炸,一道香酥的炸肚猴便上桌囉!

捉蜻蜓、草蜢

從前在鄉下,孩子們經常一起到附近「尋幽訪勝」,看看有無新鮮事,其中,捕捉昆蟲、小動物是最大的樂趣之一。

尤 其在下雨前夕或傍晚時分,抬頭往天空一望,往往能看到四處飛舞的「田嬰」(蜻蜓)或豆娘(身軀較蜻蜓更苗條)。「捻田嬰」就是許多人的童年回憶,當田嬰拍 動翅膀,在空中忽上忽下時,孩子們聚精會神地盯著,隨時準備出手;要不就等田嬰暫棲之際,再躡手躡腳過去,倏然出手捉住田嬰長長的尾巴。捉到之後,有的人 會把小田嬰從草心尾端穿過,然後抖動草心去鬥大田嬰,順便藉機捕捉。

田嬰可用油炸或大火快炒,變成一道酥脆的零嘴,滿足一下當時經常處於飢餓狀態的肚子。

除了會飛的田嬰,地上會跳的草蜢也是大家喜歡「挑戰」的對象。在台灣民謠中,〈草蜢仔弄雞公〉是相當知名的一首,只要走到草地,用腳一掃,就可以看到很多昆蟲跳起,其中有著綠色外表的就是草蜢。由於草蜢善跳躍,所以要亦步亦趨地尾隨在後,趁其停歇時以手掌迅速蓋上,才有辦法捉到。有時大家還會比賽,看誰能捉得最多、最大,就在這一捉一放中,樂趣油然而生。

竹筒飯、土窯雞

大自然一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尤其是食物的取得,都得靠自然的孕育,至於烹調食物的器具,也可以取之於大自然!

  例如竹筒飯,顧名思義是以竹子做為食器。首先將竹筒橫 剖三分之一,將米和水放入,再把蓋子蓋回去,並固定好,綁緊,然後用火燒烤,等到飯熟了,米香伴著竹香,十分清香好吃。這項美食流傳至今,但加入了更多的食材,有肉有菜,十分豐富。

類似竹筒飯的食物很多,例如泰雅族便利用香蕉葉包住飯菜,用火蒸熟之後,便是一道香噴噴的美食。

而平時四處可見的土塊也是烹煮食物的好材料,大家耳熟能詳的「火空窯」,便是將地瓜等食物放在用火燒過的土塊堆裡,讓它自然燜熟,土窯雞也是利用相同道理。土窯雞又稱「化子雞」,將未處理內臟和毛的雞隻用泥巴裹住,放到土窯裡悶燒,用一隻小竹筒插入雞屁股,雞的排泄物就會從竹筒流出來。雞在土窯悶燒後,飄出 的香味讓人口水直流,往往顧不得高溫燙口,便邊呼邊吹地吃下肚去。

火空窯是件相當吸引人的事,從挖土堆、找柴薪、生火等,就是一個相當有趣的過程。將食材放入土窯之後,要等上一段時間,大夥無不趁此嬉戲一番。玩累了,食物也已經熟透,有玩又有吃,人生夫復何求啊!

吃剉冰

台灣的夏天總是炎熱而窒悶,這時若能來一碗剉冰,不僅透心涼,也將濃濃暑氣拋諸腦後。

早期的剉冰其實和今日大同小異,只是配料選擇沒有今日多樣。賣剉冰的商家會有一台手搖的剉冰機,將冰塊放在剉冰機上,用手轉動,剉冰機的刨刀會將冰塊剉成碎 冰,如雪花般掉入碗中,在冰瑩透徹的剉冰上淋上糖水,便是清冰;當然,也可以加入其他配料,例如紅豆、綠豆、愛玉、仙草、醃漬過的水果等,看白花花的剉冰 淋上五顏六色的配料,還沒吃進嘴裡,視覺上就已經滿足了,一口吃下後,又冰又甜的滋味更是讓人難忘。

  不過,以前大家普遍較為貧困,吃一碗剉冰應該是每個孩子的夢想吧!

資料來源

資料改寫自國歷台灣歷史博物館、遠足文化共同出版「臺灣生活圖曆」

 
回上方回上一頁  
:::更多推薦單元
Mita漫畫
探訪農村
i玩魔法書
夏季植栽
下載行事曆
活動花絮
農業生活館
桌布下載
我的學習單
春季植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