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喜歡喝薑絲蛤蠣湯嗎?看起來好像清澈如水,其實湯鮮味美,而且肥美的蛤肉更是可口,因此被清朝的乾隆皇帝賜封為「天下第一鮮」。它有著硬殼保護,外殼前端短圓但後端較呈三角形,殼內則為瓷白色,表面則有各種不同的顏色與花紋,不但肉是美味的海鮮,連美麗的外殼都有人用來拼貼做成藝術品。如果你把後端磨出小洞,還可以吹出聲音喔! 蛤蠣的正確名稱是文蛤,臺灣也常稱它為粉蟯。以前的文蛤都是野生,喜歡棲息在淺海的沙泥底,尤其是有淡水注入的河水濕地與潮間帶等地區,這裡的浮游生物與藻類豐富,而且它需要生活在不能太鹹的鹹水中,溫度太低不長大,高溫則易生病而死亡。臺灣西部的沙質海灘,幾乎都有文蛤存在,現在大多以魚塭人工養殖,遍布彰化、嘉義、臺南等地,尤其是雲林,因為氣候水質適合,產量占了全國的八成。 我們吃的蛤肉,其實是它的斧足,因為文蛤的眼睛、觸角及齒舌都退化了,在水底沙中移動時,靠的就是斧足,外形就像斧頭模樣,移動時先把斧足伸出殼外,伸展後插入沙中,然後再縮短,讓身體向前進。我們看到斧肉上有兩個凸起,其實並不是眼睛,而是進食器官:它藉著入水管攝取食物,再由出水管將雜質排出。生活在水中的文蛤,當然是用鰓呼吸,偶爾會看到文蛤忽然噴出水柱,就是它在呼吸呢! 大部分魚貝類的營養素,文蛤都具備,像蛋白質、鈣、磷、鐵、鎂、鉀、銅、維生素B12、維生素E,尤其是牛磺酸,對保護肝臟有助益,而且膽固醇含量很低,每100公克的熱量更只有55大卡,屬於低脂肉類。但是它的普林含量較高,尿酸偏高或痛風患者最好少吃。 文蛤從育苗到長成可以出售至少都要超過一年,時間很長,最怕氣候突然變化或水質汙染。一般體型較小的會用來煮湯或熱炒,大的則較常用於燒烤。因為文蛤必須是活體販售,死掉的文蛤會發臭,但很難由外觀判斷,常會因為一顆壞蛤弄壞一鍋湯,因此選購時更需要一些訣竅。品質較差的文蛤殼表會出現腐蝕脫皮狀、外殼易碎裂,因此要選擇蛤殼微張,用手觸碰立刻緊閉的,也有人會將文蛤互相輕敲,聲音紮實才是新鮮貨!
海鮮營養大不同 小朋友吃海鮮要注意什麼?
海鮮是很優質的蛋白質食物來源,它們擁有和陸地生物不一樣的結構組成和營養成分,不過想要把海鮮融入平常的飲食之中要注意的部分卻也不少,因為隨著環境的變遷、海水污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