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置頂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農業兒童網

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 賞櫻花 鴨稻(全年) 牡蠣(夏天) 藍染(全年) 野薑花(夏天) 溫室(全年) 梨子(夏天) 賞鯨 螢火蟲 五月份 立夏 湛藍星空下,點點螢火紛飛,靜謐的夜晚,充滿生命活力,夏天的腳步近了 竹筍(夏天) 綻放的白色油桐花有五月雪的美稱 金針花 夢幻的藍紫色繡球花 茉莉(夏天) 純白色的海芋在風中輕輕搖曳 金麥浪 黃橙橙的金針花海 賞桐花 紫錐花(夏天) 夏日蓮花盛開,Mita體驗坐大王蓮 吃西瓜
大地的天然地毯 臺灣藜紅了
facebook分享
 

Mita走進田裡觀察臺灣藜。

▲ Mita走進田裡觀察臺灣藜。

  放假期間,Mi爸帶著Mi媽和Mita到東部旅遊,在經過一片田野時,Mita看見這裡的田並不是綠油油的一片,而是由紅色、橘色、黃色、綠色等鮮豔色彩交織而成,如同一幅油彩畫一樣,大地被鋪上漂亮的地毯。Mita又興奮又好奇地跑上前,指著這片特別的田問:「爸爸、媽媽這是什麼花呀,顏色好漂亮喔。」

  Mi爸笑著說:「這不是花,而是臺灣藜的藜穗。妳仔細看看,是不是有一點點像是稻穗呢?」

  Mita把臺灣藜看了一遍,發現它跟稻穗一樣向下垂,上面有一顆顆果實,不一樣的是,臺灣藜的藜穗很長,彷彿要垂到土裡,並且有不同的顏色。除此之外它也比稻子高許多,而且葉子比較寬大,外緣有鋸齒狀,讓Mita對臺灣藜越來越感興趣。

轉色的藜穗有不同的顏色,連葉子顏色也有差異。

 ▲轉色的藜穗有不同的顏色,連葉子顏色也有差異。

  Mita問:「爸爸什麼是臺灣藜,為什麼我以前沒有看過呢?」

  Mi爸說:「讓我們再走近一些,一邊觀察臺灣藜,一邊告訴妳臺灣藜的知識。」

  臺灣藜,俗稱紅藜、彩虹米,是藜科、藜屬植物,過去被認為是外來引進的植物,在農委會林務局專案支援,與中山大學生科系楊遠波教授研究下,終於確認臺灣藜為臺灣特有種,於是正名為臺灣藜。

  臺灣藜的根為淺根性,鬚根細長而旺盛。莖部表面是堅硬的木質化,內有髓心(植物莖的中心,位於木植部內側的柔軟組織),可以直立生長,外觀上是有稜的圓柱狀,並且有紅色、紫紅色、青黃色或綠色溝紋。葉子則是卵狀或卵狀三角形,葉緣有鋸齒,可以拿來炒食或者煮湯,但嫩葉有高含量的草酸,盡量汆燙後再行料理食用。而他的花的外觀呈扁圓形,沒有花瓣,果穗轉色後,有桃紅、粉紅、豔紅、橙紅、橙黃、金黃等多種變化。

臺灣藜的莖部有不同顏色的溝紋。

  ▲ 臺灣藜的莖部有不同顏色的溝紋。

  在原住民的傳統糧食中,臺灣藜常和小米、稻米或是芋頭共煮,也會當成酒麴,用以釀至小米酒。在許多原住民族裡都有臺灣藜一詞,在布農族臺灣藜稱為mukun、在排灣族稱為djulis、在卑南族稱為duli、在魯凱族稱為baw或aegenge、在阿美族稱為kowel。

  傳說,世界以前分成地上和地下,並有通道相連這兩個世界。地上界的資源匱乏,沒有太多作物可以栽種,而地下界資源豐富,土壤肥沃,種植各式各樣的作物,但是他們不願意和地上人分享。直到有一名女性地上人,偷偷將小米、豆類、臺灣藜、芋頭等作物藏在身體各個部位裡,將它們帶到地上,地上界從此才有這些作物。因此,只有原民婦女能在慶典或宴席上,將紅藜編織成的頭飾帶在身上,這都是因為紅藜是女性費盡千辛萬苦帶到地面上的。

  紅藜的主要種植區集中在屏東、臺東和花蓮地區,四季都能種植,播種後大約4個月就能採收,一般分成春、秋兩作,春作播種期在2月上旬至下旬,秋作在8月上旬至下旬。由於紅藜怕雨、怕高溫,採收後必須利用好天氣晒乾,且為了嚴防颱風,會選擇在春作一期播種。

臺灣藜的幼苗葉子會帶一點紫紅色。

  ▲臺灣藜的幼苗葉子會帶一點紫紅色。

  通常每年12月到隔年4月是臺灣藜穗的轉色期,在屏東、臺東、花蓮可以看見一塊塊的臺灣藜田。1月底至2月初,臺東縣政府還會舉辦紅藜季,吸引許多遊客前往觀賞臺灣藜海。

  另外,臺灣藜還含有許多重要的營養素,除了50%的澱粉,更含有大約14%優質蛋白質,以及多種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必需胺基酸,還有豐富的膳食纖維、不飽和脂肪酸,與鈣、磷、鐵、鈉、鋅、鎂及鉀等礦物元素,都比其他常見的穀類含量高。它具有三種特性:全穀、無麩質、鹼性,可以避免過敏,又能平衡食肉的酸性體質,很適合老人孕婦小孩及素食者食用,但因為鉀含量極高,腎臟功能不佳的人要少吃。

  想知道更多關於臺灣藜的小知識,歡迎到小米及臺灣藜主題館逛逛喔!

 

參考資料:小米及臺灣藜主題館
圖片來源:臺東區農業改良場、小米及臺灣藜主題館

發布日期:107-12-26
回上方回上一頁  
:::更多推薦單元
秋季植栽
Mita漫畫
著色畫
我的學習單
探訪農村
季節旅遊
i玩魔法書
Mita愛卡拉
市集走一回
夏季植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