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能用臺灣為它命名,這條魚絕對來歷非凡!臺灣鯛就是一條這麼有故事的魚。臺灣鯛是由吳郭魚改良而來,它的命名也是來自兩位吳、郭魚友的姓氏,是不是很有趣呢! 最早的吳郭魚魚種,是兩位被徵調到新加坡打抗日戰爭的臺灣兵吳振輝和郭啟彰,從當地養殖場撈取魚苗帶回臺灣。郭啟彰當時負責養「帝士魚」,他發現生態習性很適合臺灣,就打算將這種原產於東非的魚類帶回來,和吳振輝兩人一起前往撈捕帝士魚苗,再由郭啟彰帶回臺灣。這些繁殖成功的魚苗,分別放養於嘉南大圳、麻豆埤、嘉義紅毛埤、恒春龍泉潭等處,不久就分佈全臺各地。1949年,省政府依兩人姓氏,正式將此魚命名為「吳郭魚」。 由於吳郭魚對病害的抵抗力及環境的適應力很強,又屬於雜食性,很容易飼養,早期農村幾乎都採用農漁牧綜合方式,放養在水田或魚塭,造成「吳郭魚是取食豬糞和雞鴨糞」的負面印象,很不受歡迎。經過農漁專家一再研究,改良技術與飼料,從紅色吳郭魚,福壽魚,到單性吳郭魚,一步步培育出經過世代交替、新品種體型大而且成長迅速的優質吳郭魚。為了改變汙名化的背景,改名為「臺灣鯛」創立新品牌,甚至開始出口到歐美、日本各國。 臺灣鯛肉多質嫩,沒有小刺,大人小孩吃起來都很安全,是很好的動物性蛋白質來源。雲嘉南氣候溫暖,則是臺灣鯛養殖重鎮,大概10個月就能養成出售,一般以淡水養殖,有漁民以海水養殖,將其命名為潮鯛,甚至可以當成生魚片。 除了鮮魚之外,加工業大都將臺灣鯛製成真空包魚片,更方便料理。臺灣鯛在美味之外,在漁友的認真研發下,還有一項令人難以置信的創意成就,那就是與生活、生技結合,取魚皮魚鱗製作面膜、膠原蛋白、化妝保養品、衣服、皮件,甚至是眼角膜等,創造出好幾百億的外匯。原本不起眼的吳郭魚簡直像鯉魚躍龍門,現在可是身價百倍啊!
肉也分顏色?紅肉白肉差在哪裡?
肉類是生活中很受歡迎的食物,因為好吃可口,不論大人、小孩都喜歡。不過你知道肉類也分顏色嗎?一般可分爲紅肉和白肉,到底要怎麼分,紅肉和白肉又有什麼區別呢?▲ 雞肉...
海鮮營養大不同 小朋友吃海鮮要注意什麼?
海鮮是很優質的蛋白質食物來源,它們擁有和陸地生物不一樣的結構組成和營養成分,不過想要把海鮮融入平常的飲食之中要注意的部分卻也不少,因為隨著環境的變遷、海水污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