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看似洋派的名字,也有個很土的臺語說法,這次,我們要來為A菜正名了!原來,它也是萵苣家族的一份子,屬於不結球萵苣,也就是葉萵苣。它們的基本營養素都差不多,像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葉綠素、ß胡蘿蔔素、菸鹼酸、鐵、鈣、磷等,熱量低,纖維質豐富。但為什麼它會被稱為A菜呢?說法有好幾種,都十分有趣喔。
萵苣原產於地中海沿海、亞洲北部及非洲等國家,臺灣則是在日據時期引進種植。臺灣萵苣主要產地在花蓮、雲林、嘉義、彰化、桃園等地;A菜這種葉萵苣,葉子呈尖形,幾乎一年四季皆可生產,是市場上很常見的蔬菜。因為帶有苦味,以前多被用來餵養鴨鵝,因為在民間十分普遍,所以也被叫做臺灣萵苣,正好與另一種廣東萵苣,也就是大陸妹做區隔。因為用來餵鴨所以叫鴨菜,閩南語發音就像A;也有人說是因為葉片長得像鞋子,是“鞋”菜(發音如ㄝ啊菜);也可能是餐廳為了點菜時方便書寫而取的諧音,就像用 G 代表雞。
A菜很適合自已在家種,一個半月就能收成。採收時只要摘取比較大的葉片,它就會繼續成長,可以重複採很多次。A菜吃起來爽口,營養也豐富,真的是可以得到A等的蔬菜。只是如果因為種植時給水不均或養分不足,或過晚採收,就會略有苦味,小朋友會不愛吃,再加上如果加熱過久,它的營養也比較容易流失,因此,在洗淨後快速汆燙再沖冷水,就能有效去除苦味,再用油蒜快速翻炒一下,就非常可口而且健康營養無負擔。選購A菜要注意葉片完整,沒病斑,顏色翠綠鮮脆、葉脈扁平的品質最好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