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貌金黃小巧,上尖下粗,長得既似玉米又像筍,所以被稱為玉米筍,它到底該靠哪邊站呢?其實,玉米筍就是玉米的小時候,跟筍可沒有關係。一般種植玉米時,為了讓養分更集中,會把多餘的幼嫩果穗摘除,玉米筍就是疏果之後的產物。雖然它是幼年期玉米,但是口感相差很大,營養成份也不同,它不像玉米醣類含量高、澱粉多,而是屬於蔬菜類,熱量低又營養豐富,而且由於它很脆嫩,連中間的梗都能整根食用呢!
臺灣的玉米筍產地集中在中部,如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等地,基本上一年四季都是產期。只是因為氣候因素,夏天成長期約50~60天,冬天則需70~80天。另外採收時間也會影響玉米筍的口感和品質,採收過早,筍小味差;採收過遲,老化質差。
雖然玉米筍營養價值高,含有鉀、鐵、硒、維生素B1、B2、B6、C及E、胡蘿蔔素、蛋白質、脂肪、葉酸、膳食纖維等,但它的普林含量也高,痛風患者要特別注意攝取量;而且它還具有利尿功效,容易水腫的人可以食用,但尿失禁的患者則不應多吃。
一般販售的玉米筍大多已經去除外部葉片,但其實含殼的玉米筍保留比較多的營養,煮起來也更鮮甜!購買時先檢查葉片及玉米鬚是否翠綠,如果枯黃或尖端發黑就代表品質不佳;已經去除葉片的則要觀察顏色,以淡黃色為佳。還可以用手指輕壓表面,有彈性的表示水分充足、口感脆嫩。
帶葉的玉米筍可以用保鮮袋包裹,可以冷藏保存約 1~2 星期,但去葉的玉米筍很容易脫水、流失甜份,建議用紙袋、保鮮膜包好,外面再套一層塑膠袋冷藏,並盡早食用。把它先汆燙瀝乾再冷藏,也能延長它的保存期限與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