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好像怕別人沒有注意到它一樣,鵲豆的花長得十分美麗,依品種有白花與紫花兩種,花色由白至深紫,花冠兩兩對生宛如蝶形,彷彿翩翩起舞的蝴蝶,在歐美地區常成為庭園景觀美化植物,而在臺灣野生狀況比人工栽培多,從低海拔到中海拔幾乎都看得到,它耐旱而且生長快,不需要施藥,即使是很貧瘠的土地也能生長,是原住民常見的食材,鄒族太魯族魯凱族噶瑪蘭族都有各自的別名。早期農業社會,也有人會在自家庭園中種植,它喜歡攀爬圍籬,易種易活,是很豐富的蛋白質來源。
鵲豆原產於非洲印度等熱帶地區,食用歷史已超過3千年,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裡也早有記載,很可能是荷蘭人引進臺灣,因為外觀與顏色的等別,所以它的別名很多。開花期是11月至隔年2月,2月到4月是盛產期,它的豆莢外形很扁略彎,像把小鐮刀,所以也被稱為扁豆。莢果內有種子,成熟的鵲豆種子是褐色至黑褐色,呈略扁橢圓球形,白色細長的種柄是非常明顯的特色,就像是豆子上有條白眉毛似的,所以也叫眉豆。而種子色澤黑白相間,就像喜鵲的羽毛顏色,可能就是古人將它稱為鵲豆的由來。
在市面上,鵲豆不算常見,也沒有大面積的商業化種植,彰化縣算是較集中的產區,但是它抗旱與美味的優點不容忽視,花蓮農改場積極推廣這種健康食材,希望能成為更普遍的夏季蔬菜。它的營養成分包括蛋白質、脂肪、糖類、鈣、 磷、鐵及食物纖維、維生素A及C,尤其是維生素B族與鉀含量特別豐富。
鵲豆的豆莢和豆仁都能食用,但它不能生食,一定要煮熟。鮮嫩的豆莢撕去兩端及中間的筋絲,可以和豬肉或雞肉一起炒食料理;豆仁還可以和蝦米或豆乾或肉丁煮食,清炒、汆燙也一樣美味可口。小朋友或老人家如果食慾不振,可以將豆子煮粥,或是將豆子加入麥片中食用,對調理消化很有助益。
圖片來源:花蓮區農業改良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