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地瓜葉,真的是鹹魚翻生,麻雀變鳳凰,從上不了?面的蔬菜,變成很夯的養生食材。正如名字所述,它就是地瓜的葉子,地瓜原產於熱帶美洲,明朝引入中國,17世紀荷蘭人佔領臺灣時,把它帶進臺灣,在日據時代至光復初期,地瓜和稻米一直是主要糧食,尤其是當時的窮苦人家,地瓜往往比米飯多。地瓜是人吃的,地瓜的莖和葉當然不能浪費,就被聰明的農民用來養豬。不過,我們現在吃的地瓜葉已經不一樣了,都是改良過的葉用地瓜專門生產的食用葉片,或是由食用地瓜葉帶有芽點的莖,重新長出來的葉子,既大且嫩,口感很好。地瓜葉極少病蟲害,成長又快速,價格相對又便宜,是十分大眾化的餐桌菜餚。
地瓜葉熱量極低,營養卻十分豐富,每100公克地瓜葉,熱量只有30大卡,鐵含量有1.5毫克,膳食纖維則有3.1公克,我們食用它的莖葉和嫩芽,質地柔細,卻可以增進胃腸蠕動,順利排便。它的葉綠素、維生素B群和維生素A、C含量豐富,鈣鉀等礦物質也極高,只要300克地瓜葉就足夠我們一天的鐵質及維生素A、C、E的吸收量。
品種極多的地瓜葉,葉色葉形各有不同,有心葉、圓葉、三角葉、裂葉等,幾乎全年都能栽種採收,4至11月是盛產季,12至3月則是淡產期,臺北市近郊、新北市、苗栗、臺中、彰化、雲林、屏東都是產地,分布很廣。而且它生命力旺盛,隨處種植、隨時採摘,自己在家種也很容易。
挑選地瓜葉十分簡單,選擇葉片完整,寬大肥厚,新鮮幼嫩,沒有枯萎的就好,它的莖有一層外皮,通常很細嫩的就不需要撕去,如果較老就要去除,不然吃起來會有一層膜,口感不好。
因為它的鐵質含量高,因此料理時容易變黑,小朋友看了不愛吃,其實還是有些「防黑」的小訣竅喔!快速汆燙後再拌點大蒜醬油,簡單又美味;快炒時加點熱水可快速煮熟,加點檸檬汁則能減緩氧化,這樣就能讓菜看起來更翠綠可口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