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一顆芋頭從種植到可以採收需要 8 到 10 個月嗎?臺灣通常是國曆 2 到 3 月,也就是農曆年後種植芋頭, 10 月以後才能採收。因為芋頭成長喜歡高溫多濕的氣候,太冷就會停止生長,所以要讓球莖在 27 到 30 度時發育最好,這就是為什麼在初春就要種植芋頭的原因。
芋頭有種在水田的,也有種在旱田的,在生長期需要非常充足的水分,但越到成熟期就越不需要水分,所以有些種水芋的人會覆土,以減少田裡的水分, 9 月以後,芋頭葉逐漸枯萎,芋頭寶寶越來越大,更要保持土壤的乾燥,以免球莖爛掉。水芋最怕的是福壽螺了,牠們會直接啃食水芋的梗和葉,讓農民很傷腦筋。春節前芋頭要全部採收,否則它就成了幼苗重新生長的養分,芋頭會變空心了。
臺灣芋頭最有名的種植地就屬苗栗、屏東、臺中,還有金門。臺中大甲區因為河流沖積形成平原地形,它的黑砂土質非常適合種植芋頭,所出產的芋頭鬆軟香 Q ,品質好、口味棒!而金門芋頭以檳榔芋為主,尤其是烈嶼的總面積不過 14.851 平方公里,但是種植的面積就有 11.2 公頃;金門芋頭鬆綿,香氣濃郁,口感也很棒。
我們吃的芋頭是它的地下球莖,含有豐富的澱粉、膳食纖維、蛋白質、醣類、維生素 A 、 B1 、 B2 、 C 、礦物質及皂素等,其中以膳食纖維和鉀含量最多,氟的含量也很高,有潔齒、防齲、保護牙齒的作用。它可以當主食,也可以當甜點,但一定要煮熟再吃。
挑選芋頭要結實沒有斑點,個頭端正,乾爽無泥沙,然後再看看切口是不是新鮮。芋頭不耐低溫,所以新鮮芋頭一定不能放入冰箱。你也可以用手指輕壓看看,如果壓起來感覺鬆軟的話,通常就是放置過久開始纖維化了,切開後會看到芋肉上有一絲絲咖啡色的纖維出現。芋頭要烹調前再清洗削皮,有人摸到它的黏液會過敏,可以戴手套或在水裡處理,或是煮熟再削皮,萬一發癢,在火上烤一烤或擦生薑,可以稍微緩解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