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置頂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農業兒童網

賞桐花 綻放的白色油桐花有五月雪的美稱 夢幻的藍紫色繡球花 五月份 小滿 湛藍星空下,點點螢火紛飛,靜謐的夜晚,充滿生命活力,夏天的腳步近了 純白色的海芋在風中輕輕搖曳 夏日蓮花盛開,Mita體驗坐大王蓮 茉莉(夏天) 金麥浪 螢火蟲 賞櫻花 溫室(全年) 金針花 牡蠣(夏天) 野薑花(夏天) 黃橙橙的金針花海 鴨稻(全年) 梨子(夏天) 竹筍(夏天) 紫錐花(夏天) 藍染(全年) 吃西瓜 賞鯨 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
 
 
  頂呱呱的產銷班 瓜瓜園讓傳統多了新鮮味
  活力東勢靠團隊合作打造外銷王國
  雲林縣西螺鎮其他農作產銷班第1班種本土黑豆,創造產業蓬勃生機
  團結經營力量大,讓自願結合之小農「們」變大農

團結力量大 集體打天下

雲林縣西螺鎮其他農作產銷班第1班種本土黑豆,創造產業蓬勃生機

西螺在地生產的黑豆  說到醬油,就想到西螺。以前西螺地區醬油廠用來釀造醬油的黑豆多來自國外,現在有一群當地農民開始種本土黑豆,希望讓西螺成為名符其實的臺灣黑豆醬油原鄉。

  推動黑豆種植的「雲林縣西螺鎮其他農作產銷班第1班」王德寬班長,會開始種黑豆,其實也是無心插柳。王班長說,一開始是發現稻作肥料越用越多,但產量卻沒增加,就向臺南農改場詢問解決方法,專家建議可以種豆科植物,一來豆科作物的根部會和「根瘤菌」共生,提高土壤肥力;二來透過「水旱田輪作」,則可以減少病蟲害發生;再加上西螺地區雖然盛產古法釀造的黑豆醬油,卻少有農友種植黑豆,所以在專家建議下,王班長便開始把第二期稻作改種黑豆。

  結果發現,稻田不需大量施肥就結實纍纍,病蟲害也減少了。於是,王班長號召西螺農友,把二期稻作改種黑豆,成立雲林縣西螺鎮其他農作物產銷班第1班,讓黑豆產業開始根留西螺。

  剛入門黑豆產業的王班長與班員們,為了提升專業技術,不但請西螺鎮農會從旁輔導,更和臺南農改場合作,透過專家指導、辦理技術研習活動等,提升生產技術。

班員齊心協力,一起為黑豆產業打拼(照片由上下游記者汪文豪提供)  另外,還採取合理化施肥與共同用藥,增進產品安全。於黑豆剛播種期間,噴灑抑制雜草生長的安全農藥;在生長與採收階段,則用性費洛蒙防治病蟲害,完全不用除草劑與落葉劑,讓豆莢在田間自然乾燥後再採收。施用農藥時,更採「共同施藥」方式,控管農藥使用的時機,王班長說:「班員發現田間黑豆出現問題時,得向產銷班報告,確定需要施用藥物,再根據農委會規範的合法用藥,依合適比例由產銷班共同施藥」,透過集中管理使用,不但能防止不當使用農藥,更可以記錄使用藥物的時間,等農藥安全期過後才採收。每次採收後,產銷班也會把產品送檢,確定安全無虞,才會交給醬油工廠釀製。

  除了建立與提升班員的技術和信心,穩定的通路才是奮鬥的關鍵。所以在每年種植黑豆前,王班長都會先找好契作的醬油廠,確定銷路沒問題,才會分配班員種植的面積與數量。

  選用成本較高的本土黑豆,一開始對醬油廠是大挑戰,但經過粹釀後,使用西螺在地生產的黑豆釀造出的醬油,品質讓醬油廠大為讚賞。王班長說:「進口黑豆採收後進入倉庫,再透過船運輸到臺灣,不知經過多少天,為了確保不會變質,通常需要加入藥劑保鮮。而我們生產的黑豆都是『在欉黃』才採收,乾燥後直接送入工廠,新鮮度與品質都比進口黑豆好,而且釀出的醬油量比進口豆子多,雖然成本比較高,但對醬油廠來說,選用西螺在地生產的黑豆還是好處多多。」現在除了既有的大同醬油繼續和產銷班契作,其他醬油廠也開始向王班長接洽。

  創造西螺黑豆產業不只是夢想,有了農民、廠商的參與及農政單位輔導,就形成了一群人的共同事業;而消費者願意支持並選用以在地農產製成的優質產品,不僅讓本土的優質農產有了良好銷路,也讓臺灣農業持續蓬勃發展。

 

 
 
回上方回上一頁  
:::更多推薦單元
秋季植栽
歷史文化館
田園傳書香
農場趴趴走
下載行事曆
Mita愛卡拉
春季植栽
Mita好朋友
市集走一回
我的學習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