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置頂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農業兒童網

文旦(秋天) 藍染(全年) 鮮豔的天人菊耐風也耐旱 賞煙火(10.01~12.31) 搓湯圓(10.01~12.31) 焢窯(10.01~12.31) 金黃色、雪白色的杭菊佈滿整地 溫室(全年) 洋桔梗(秋天) 新年好(10.01~12.31) 賞鳥(秋天) 曬秋柿(10.01~12.31) 管芒花(10.01~12.31) 芒花隨風擺盪就好像是波浪一般 鴨稻(全年)
 
生物 環境 人文 主題探索館
回到Mita萬花筒
農漁民生活休閒旅遊趣味鄉土
新興的漁業文化季

 漁業文化在近年來受到高度重視,漁政單位與相關團體也陸續在漁業文化發展上投注不小的心力,除了成立各式漁業文化博物館外,還在各地舉辦推動有關漁業的活動,例如黑鮪魚觀光季、曼波魚季、虱目魚文化節、烏魚節、飛魚季、海洋嘉年華會等,越來越多的民眾參與,不僅能促進漁業發展,更使得民眾因此對臺灣的漁業文化產生更深的了解及興趣。

 例如有「臺灣家魚」之稱的虱目魚,以往在冬令時節總因量少而身價翻漲,但由於臺灣養殖業技術進步,現在國人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鮮虱目魚,魚價反而下跌,與當初的繁榮興盛已不可比擬。「虱目魚文化節」的舉辦,可以讓更多新一代的年輕朋友,了解臺灣虱目魚漁業的演進與發展,配合觀光,結合文化,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

曼波魚和其富含膠質的魚皮 李依紋攝  而常年大多外銷的黑鮪魚,因為肉質鮮美、體型大、經濟價值高,在屏東縣政府的推動下,在近年一躍而成著名魚種。屏東縣政府利用這種自然資源開發「黑鮪魚文化觀光季」,大力地行銷包裝,使黑鮪魚榮登國內「三大節慶天王」之列,每年黑鮪魚季時總有大批饕客湧入屏東,只為一嚐黑鮪魚美味,「黑鮪魚文化觀光季」為屏東縣創造了一項經濟奇蹟。

 而花蓮縣所舉辦的「曼波魚季」也是經營成功的例子之一。矛尾翻車魚 ( Masturus lanceolatus ) 原本是漁民不刻意捕捉的魚種,幾乎已快被人忽略遺忘,但花蓮縣政府以矛尾翻車魚特殊的外型,和活潑易記的「曼波魚」俗稱,展開媒體行銷,推動「曼波魚季」,成功將翻車魚捧上了檯面。體型相當龐大的翻車魚另有「干貝魚」的別稱,這是因為翻車魚肉質強韌,過去漁民只取用其「龍腸」,當作食材的一部分;但現在,翻車魚的身價大大不同,不僅成為地方觀光特色魚種,還有研究發現翻車魚含豐富的膠原蛋白,除了當作漁產外,還可利用製成冰棒、果汁、蛋糕等食品,開創出漁業文化更多元的價值。

 雖然漁業文化目前看來商機無限,但無論是傳統漁業文化,或是新興的漁業文化季活動,大量無限度的捕捉行為,只會讓漁業資源面臨枯竭。鮪魚是海洋資源的重要指標之一,目前關於鮪魚的研究跟產量調查發現,鮪魚族群數量減少,顯示出世界各地的鮪魚都遭受過度的捕捉與開發;而捕捉到的鮪魚體型越來越小,以及體重數值的逐年降低,也顯示出鮪魚正面臨過漁的危機,有鑒於生態系已亮起黃燈,各國開始著手改良漁業利用的型態,尋求因應策略。鮪魚、翻車魚等只是廣大海洋生態系中的一個環節,如果能藉著漁業文化的經營,提醒民眾保育大自然資源,所造就的經濟利益不僅在於眼前,而是在於造福未來後世千萬子孫,為他們留下一塊美麗且有無窮價值的藍色瑰寶。

資料來源
台灣的自然資源與生態資料庫-農林漁牧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發行、國立臺灣大學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製作)

最後更新時間:110-02-05 人氣指數:13969
 
回上方回上一頁  
:::更多推薦單元
二十四節氣
歷史文化館
我的學習單
Mita愛卡拉
元氣料理
市集走一回
農業生活館
Mita好朋友
冬季植栽
田園傳書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