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裡,樹叢中鮮紅帶刺的洛神花顯得格外亮眼,當純白帶點粉紅的花朵凋謝後,艷紅色的洛神葵隨之現身。一顆顆豔麗的洛神葵,可入菜,為菜餚帶來酸香與增添玫瑰紅色;做果醬、調飲品,不但色澤光彩奪目,更是視覺、味蕾的一大享受。
▲ 洛神葵色澤艷麗,果將、蘋果酸含量高。(photo /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花東一帶冬天的盛產珍寶—後山的紅寶石
洛神葵富含維他命A、C、鈣、鎂等礦物質,還有花青素、類黃酮、有機酸、膳食纖維等營養素。因為主要生產於臺灣花東一帶,其嫩葉、紅色花萼、種子等都可以食用或藥用,所以又被稱作「後山的紅寶石」。
洛神葵又有洛神花、洛花、山茄、紅葵等別名,原產於印度、馬來西亞、東南亞等熱帶地區。洛神葵喜歡生長在溫暖、排水良好的低海拔、山坡地環境中。20世紀初,洛神葵引進臺灣栽培後,在臺東縣鹿野鄉、卑南鄉、金峰鄉和太麻里一帶的產量居全國之首,盛產於每年歲末11~12月間。
▲ 洛神葵果醬可以抹在麵包上,味道酸甜開胃。(photo /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花瓣形狀的萼片 豐富果膠、蘋果酸的好食
雖然洛神葵常被稱為洛神花,但其實大家平常吃到的,主要是洛神花凋謝後長出的花萼部分,以及內部子房長出的花萼果實。洛神花果實的萼片有豔紅、如花瓣般的外觀,帶酸味,含有豐富的果膠、蘋果酸以及維他命A及C、鐵等營養。
花萼去除中間的果實後,先經過糖醃、醃漬、或熬煮成果醬,就可以用來調配果汁、做果凍或直接當蜜餞食用。擁有艷麗色澤又帶獨特香氣的洛神葵,甚至可以用來替換中式料理的糖醋醬風味,搭配魚或肉類料理都很適合。
除此之外,洛神葵在傳統中醫上也被用來作藥用、食療藥材。肥厚的萼片有助於清熱、解渴、止咳、降血壓;內部的種子也有助於利尿、緩瀉。
運用洛神葵的萼片所做成的洛神茶,味道有點類似酸梅茶,酸中會回甘,且洛神葵含有果酸、果膠,能讓菜餚去油解膩,如果不添加任何糖類飲用或食用的話,更能發揮去脂的功能。另外,維生素C也有對抗氧化、美白肌膚有助益。
▲ 自製酸甜爽脆洛神葵蜜餞。
自製酸甜爽脆洛神葵蜜餞
先準備好洛神花300克、砂糖200克、鹽巴100克、檸檬汁等食材,用筆管或鋼吸管類器具幫洛神葵去籽。接著,灑上鹽巴後稍微抓醃一下。準備一個用巴氏德消毒法消毒後的乾淨玻璃瓶,均勻地放入一層洛神葵、一層砂糖,輪流疊好讓糖均勻分布,再擠入檸檬汁。最後封蓋,室溫蜜漬3天後,爽脆酸甜又艷麗可口的洛神葵蜜餞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