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置頂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農業兒童網

溫室(全年) 藍染(全年) Mita包裝烏魚子 焢窯(10.01~12.31) 曬秋柿(10.01~12.31) 鴨稻(全年) 搓湯圓(10.01~12.31) 賞煙火(10.01~12.31) 金黃色、雪白色的杭菊佈滿整地 新年好(10.01~12.31) 管芒花(10.01~12.31)
 
 
  政府把關,安心肉品放心買
  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 從食材中吃出真滋味
  加工食品安心買
  安全保存 延續食材生命

安全農產 聰明買健康吃

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 從食材中吃出真滋味

生活美食家葉怡蘭講究食材的來源,還曾親自到產地造訪

  旅遊與飲食生活作家的葉怡蘭阿姨,透過文字,總能把食物最細微的滋味描繪的盡致淋漓。怎樣的生長背景或訓練,讓她如此會吃、懂吃?「我想是從小的生長環境與生活經驗吧!」葉阿姨說。出身在集臺灣傳統美食與文化於一身的古都的臺南,街頭巷尾就是深具歷史的美食小吃,自然從小就養成對美味的執著與挑剔。

  葉阿姨笑說:「如果有店家改變口味,左鄰右舍都會聯合起來抵制,直到店家把味道改回來為止。」而每當有人問起該如何避免吃到不對的食物,葉阿姨總會說:「如果一樣食物,吃起來味道和其他食物不一樣,或讓你吃了覺得不舒服,就是告訴你,這樣東西以後最好不要再吃!」相信自己的味覺,飲食不只是滿足口腹之慾,也要傾聽身體反應。吃到不好的食物,身體也會發出警告,如食物添加過多味精,我們就會感到口渴。

  對於如何挑選食材,葉阿姨也有一套心法。「首先要以國產為主,購買國產蔬果,除了有碳里程的環保因素外,更重要的是臺灣生鮮蔬果品質好,除非真的買不到國產食材,才會考慮進口蔬果替代。」除了「當地」,另一項是「當令」,「當令的蔬果不但價格較便宜,風味也較佳,更重要的是,因為季節與氣候適宜,自然不需要施用太多農藥,更減少農藥使用問題。」

  葉阿姨也建議上市場採購時可以多問一下小販:產地是哪裡?葉阿姨表示,強調「產地溯源」主因之一,是她相信「風土」對食物的影響。「好的土壤、氣候、水質,配合適宜的作物,很容易就能種出風味極佳的食材。」就像好的食材,烹調時不需要放入過多的調味與複雜的手法,簡單的料理就能讓人吃到美味。如果還能再進一步,葉阿姨希望能再打破沙鍋問到底:是什麼品種?生產者是誰?怎麼種植的?

拜訪草莓產地讓葉怡蘭更深入了解這項作物,也拉近與生產者間的距離  正因為對食品溯源及對環境友善的重視,葉阿姨連續三年成為農委會產銷履歷的代言人。產銷履歷標章除了能讓消費者追溯產品從農場生產到銷售至通路中的各項歷程外,更重要的是生產者須依照「臺灣良好農業規範」(TGAP)來種植飼養,不僅不得使用規範以外的藥物,連每次用藥、施肥等都要詳實填寫記錄,而消費者在購買時,可透過標章上的條碼追溯產品的種植過程。

  除了認識食材,對於加工食品選購,葉阿姨也有簡單的步驟避免食用到不安全的加工品。她建議,購買前最好先仔細詳閱成分說明。「除了要注意製造日期與保存期限,一定要看一下成分內容,如果有成分或添加物是你不懂的,就最好不要購買食用。」

  葉阿姨也期待消費者能發揮公民監督力量,讓生產者能持續生產好的產品。「唯有當我們瞭解的資訊越多,我們所能做的選擇也越多;當我們都選擇好的產品、好的生產者,可以讓我們吃的安心、健康,也能讓環境永續,讓美好的事物流傳。」

(照片由葉怡蘭提供)

 
 
回上方回上一頁  
:::更多推薦單元
歷史文化館
我的學習單
著色畫
桌布下載
探訪農村
元氣料理
二十四節氣
冬季植栽
秋季植栽
下載行事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