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置頂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農業兒童網

鴨稻(全年) 夏日蓮花盛開,Mita體驗坐大王蓮 野薑花(夏天) 綻放的白色油桐花有五月雪的美稱 金麥浪 黃橙橙的金針花海 夢幻的藍紫色繡球花 賞桐花 賞櫻花 竹筍(夏天) 純白色的海芋在風中輕輕搖曳 藍染(全年) 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 梨子(夏天) 金針花 賞鯨 吃西瓜 紫錐花(夏天) 溫室(全年) 螢火蟲 牡蠣(夏天) 茉莉(夏天)
 
生物 環境 人文
 
回到Mita萬花筒
植物達人動物達人
海藻博士-黃淑芳

  國立臺灣博物館在93年12月成立了「臺灣海藻資訊網」,由臺灣大學植物學博士黃淑芳負責。網站成立前,黃淑芳已有一系列藻類的著作,不過這些深具教育意義的出版品通常只在館內販售,一般民眾不易得知。曾任臺博館推廣教育組組長的黃淑芳,彙整了十多年的研究資料,主動義務負責網站內容的建置,想要使大家藉由對海藻的認識,進而親近、善用海藻。 

  多年來在博物館的鼓勵下出版了多種專業著作,除了藻類研究之外,在國內博物館界相當受到重視的「現代博物館教育-理 念與實務」一書,是黃淑芳多年的實務經驗及跑遍國內外各地博物館,所完成的教育活動著作,內容豐富且圖文並茂,涵蓋人文、自然、科學、生態、社區、學校及兒童等各種博物館的活動、幕後工作,就連不輕易接受外界採訪的鹿港民俗文物館,都因此而對黃淑芳帶領的的公視採訪小組熱情款待。 

  她也針對不同的族群設計了許多教學活動,例如教小朋友用海藻做押花書籤和卡片,用石花菜抽取出做果凍的藻膠(洋菜凍),也曾帶領東北角、基隆一帶的漁民和媽媽們,發揮創意做出各式海藻大餐。現在基隆和平島還打算成立一條海藻街呢。 

  為了收集研究資料,常需要潛水的黃淑芳,形容自己潛水就像是「搏命」。有次在水底突然不見一同下水的伙伴,浮上水面才發現天色大暗、雷雨交加。只能在海上飄浮的她心想:「我是不是就要這樣,隨著風浪而去呢?」當伙伴找到她時,黃淑芳已經累到無法由再潛下水避開雷雨,只能任人從水面上拖回岸邊。還有一次因為潛水器具太重,在岩礁上滑倒而摔斷了腿。 

  遇到想做的事,總是全心投入的黃淑芳,一年前曾經歷癌症的折磨,「最不愛惜我的人就是自己,所以當時得知罹癌,只覺得自己活該。」常因忙碌而餐無定食,每天總在電腦前坐上十幾個小時,除了專業領域之外,黃淑芳說當時的自己是個「生活白癡」!在經過手術和化療之後,她改變自己的生活型態,辭掉所有的行政工作,每天定時吃飯、運動,不再因工作而忽視自己的健康。

  「生這場病,讓我學到很多、獲得很多,我非常感恩。」 

  重新正視養生的黃淑芳,除了海帶之外,也吃「螺旋藻錠」之類的健康食品。「這種鹼性的藍綠藻含有多種礦物質及維生素,吃了容易有飽足感,還可以調整體質哦!」不過市面上的產品素質良莠不齊,即使只加一點便宜的洋菜凍,也可能打上「海藻生機產品」這樣的名號,想要分辨品質的朋友,不妨私下請教黃淑芳吧。 

  由於藻類不是高等的生物,加上學界過去對藻類的瞭解不夠,海藻容易隨著新發現而改變其分類系統,「臺灣海藻資訊網」的內容也得隨著世界的腳步時時更新。因為國內資料的缺乏,讓黃淑芳花了許多心力在收集資料上,這樣的壓力十分沉重。遇到困難時,如分辨不出海藻種類,也會覺得倦怠,「壓力是成長的動力,只有自己努力才能走過。」平平淡淡的一句話,不難聽出黃淑芳堅毅的個性 。 

  除了這些困難及壓力,黃淑芳展露笑容開心的說:「以前認識的漁民和媽媽們,不管過了多久再見面,都還是對我非常熱情。」小琉球海洋動物園的老闆,在黃淑芳到當地住宿做研究時,都會潛下海底捕捉最棒的海鮮,送到她下塌的旅館,請老闆料理給黃淑芳吃。同領域或一些素未謀面的人,也因為閱讀了她的著作而產生良好的互動,交到這些朋友,黃淑芳覺得非常快樂。 

  從事藻類研究20多年,對於未來有什麼長期計畫呢?黃淑芳不給自己設限,只先條列出近年能寫的題目、將做的研究,及訂下一、二年的短期規畫。其中最大的工程,是想要建立臺灣海藻完整的資料庫,除了海藻的歷史、300多種海藻形態及生態描述,及不時會有新的物種分類需要增加。「這個領域的研究永遠做不完,所以如果臺灣海藻資料庫能做出來的話,就是我對臺灣最大的貢獻了。」黃淑芳說。

更新日期:110.01.06 人氣指數:2393
資料來源:農業部資料開放平台
 
回上方回上一頁  
:::更多推薦單元
我的學習單
下載行事曆
冬季植栽
春季植栽
Mita好朋友
秋季植栽
Mita愛卡拉
夏季植栽
Mita漫畫
探訪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