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置頂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農業兒童網

曬秋柿(10.01~12.31) Mita包裝烏魚子 管芒花(10.01~12.31) 溫室(全年) 鴨稻(全年) 賞煙火(10.01~12.31) 藍染(全年) 新年好(10.01~12.31) 金黃色、雪白色的杭菊佈滿整地 十一月 小雪 天氣轉涼,金黃稻穗低著頭,靜靜等待豐收的那一刻 搓湯圓(10.01~12.31) 焢窯(10.01~12.31) 芒花隨風擺盪就好像是波浪一般
走入山林 原住民的狩獵智慧
facebook分享
 

Mita今天非常興奮,因為Mi爸帶她來到了原住民部落,體驗獵人的生活。在出發之前,Mi爸就問她:「你知道在新石器時代之前,當人們還不會耕種和畜牧時,是如何獲取食物的嗎?」

早期人們需要倚賴採集、狩獵獲取食物。(photo / 國家文化記憶庫)

早期人們需要倚賴採集、狩獵獲取食物。(photo / 國家文化記憶庫)

  Mita一下子就回答:「採集和狩獵!」當時的人們需要通過野外覓食,在大自然中尋找可以食用的果實,或是捕獵野生生物,獲得肉食營養。

  一直到了近代,狩獵不再普遍,但在許多文化當中,都是歷史悠久的傳統,尤其對臺灣的原住民來說,狩獵與祭儀、傳統文化息息相關,更是生活的方式。

有些原住民狩獵文化,禁止捕獵黑熊。(photo/林務局)

有些原住民狩獵文化,禁止捕獵黑熊。(photo/林務局)

  帶領他們的獵人叔叔說:「原住民族打獵不是濫獵,有著許多禁忌,懷孕和幼小的動物都不能捕捉,也不能狩獵視為朋友的黑熊,動物保育的觀念對我們也非常重要。」

  在入山之前,獵人叔叔還帶著他們做了入山儀式,向山神、祖靈們說明來意,尋求祂們的庇佑,用一顆真心實意的心和山林對話,是對大自然表示敬意。

Mita觀察獵人叔叔怎麼布置陷阱。

Mita觀察獵人叔叔怎麼布置陷阱。

  過程中,獵人叔叔展示了如何置放陷阱。獵人叔叔說:「陷阱不是隨便放就好,需要放在動物行經的道路上,並從足跡、食物殘渣、排泄物等判斷動物的種類,再決定放什麼陷阱。」

  比如捕捉松鼠、鳥類等小型動物,可以使用壓石陷阱,這是利用石塊、樹枝、繩子和鐵絲等製作的簡單陷阱,先用大樹枝把石塊撐起,再用小樹枝設置機關,放入餌食,當小動物誤觸機關,會立刻讓石頭壓下來,如此就會被困在陷阱當中。

壓石陷阱可以捕捉小型動物。

壓石陷阱可以捕捉小型動物。
(photo/財團法人東台灣研究會文化藝術基金會 國家文化記憶庫)

  捕捉較大的動物,如山豬、山羌、山羊等,獵人們會使用「套足陷阱」,利用藤條、木樁等插在土裡做成固定鋼索,再利用附近可彎曲的小樹幹,將繩子一端綁在樹幹頂端,另一端做成套鎖,透過藤條固定住後,鋪上樹枝、樹葉偽造現場,當動物誤踩時,腳就會被套鎖抓住落入陷阱當中。

  陷阱機關的巧妙讓Mita驚嘆連連,沒想到一名優秀的獵人,除了要有豐富的山林知識,還需要有一雙巧手,難怪成為獵人一點都不簡單。

布農族的套足陷阱。

布農族的套足陷阱。
(photo/財團法人東台灣研究會文化藝術基金會 國家文化記憶庫)

  過去原住民狩獵受到《原住民基本法》和《野生動物保育法》保障,然而有些規範當時並未尋求原住民意見,不符合原住民的生活習慣,使得原本作為狩獵的傳統文化,甚至有獵人因此違法被判刑。

  2021年大法官針對此原住民狩獵案,作出釋字803號解釋,宣告《野生動物保育法》原住民的傳統文化,不應侷限祭儀,而是包括飲食與生活文化。

  林務局也配合釋字803號,召開「原住民狩獵管理辦法」修法座談,蒐集各個部落的意見,也與部落合作試行狩獵自主管理,部落不僅要自我組織、訂定公約、申請試辦計畫,並且還要配合獵場資源監測。

  原住民的狩獵文化並不是無限制濫捕,目前也有許多討論空間,但在保育生態的同時,也不要忘了尊重他人的傳統,才是多元文化的重要核心。

資料來源:原民狩獵如何規範?從對立到聆聽,原住民與動保團體在對話中逐漸找到共識803號解釋:原住民狩獵案

發布日期:111-12-02
回上方回上一頁  
:::更多推薦單元
桌布下載
i玩魔法書
農業生活館
農場趴趴走
下載行事曆
自然科學館
夏季植栽
我的學習單
季節旅遊
春季植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