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吃素的人越來越多,多少會擔心只吃素是不是會營養不良?該怎麼吃才可以獲得足夠的營養? 首先要知道素者較容易缺乏的營養素有哪些。
素食者可以透過豆類補充蛋白質
蛋白質
體內的蛋白質主要由 22 種氨基酸組成,其中有 8 種是人類生存所需的必需的氨基酸,必須從食物中攝取。一般動物來源的蛋白質大都含有這 8 種必需氨基酸,因此稱為「完全蛋白質」。而植物性食物中所含的必需氨基酸常缺少其中1-2種,例如:白米缺乏離胺酸、黃豆缺乏甲硫胺酸、玉米缺乏色胺酸等。
但只要將全榖雜糧當作主食,搭配豆類一起食用,就可達到「互補作用」,而提昇「完全蛋白質」的質與量。
Omega-3脂肪酸
Omega-3 脂肪酸 (DHA+EPA) 普遍存在於魚肉,有助於幫助維持心臟心血管、腦部健康,更能有效減少發炎物質,是人體的必需營養素之一。因此吃素者應該多重視平常的食用油,建議選用亞麻籽油得到足夠的omega-3脂肪酸。
另外堅果種子類,例如:黑芝麻、白芝麻、杏仁果、核桃、腰果、開心果、花生、夏威夷豆、松子仁、瓜子等,含有植物性蛋白質、脂肪、維生素 A、維生素E 及礦物質。建議每日應攝取一份堅果種子類食物,同時多樣化選擇以達到均衡營養。
菇類有豐富的維生素(photo / stockking_freepik)
維生素A、B、D
維生素是維持身體正常免疫功能的重要物質,如果缺少,會造成細胞無法正常生長,以及身體代謝失調。
深綠色蔬菜會含有較多的維生素與礦物質,因此建議每日至少一份深色蔬菜,如:甘藷葉、青江菜、菠菜、芥藍菜、莧菜、芹菜、油菜、紅鳳葉、山芹菜、芥菜、荷葉白菜、川七等。
依據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建議,維生素B12 每日攝取量為 2.4 微克。菇類如:香菇、杏鮑菇、鮑魚菇、喜來菇、珊瑚菇等,在栽培過程能形成維生素D,因此建議素食者每日至少選擇一份深色蔬菜外,也應包含菇類與藻類。
鐵、鈣等重要礦物質
鐵、鈣、鋅一般多從肉類和奶蛋類中攝取,如果吃純素,可能會攝取不足。身體缺鐵可能會造成貧血,缺鈣則會造成骨質疏鬆。
除了牛奶、小魚乾等含豐富鈣質外,吃素者可以從綠色蔬菜、豆類、豆腐、芝麻、髮菜等吃到足夠的鈣量,達到每日建議攝取量約600-800毫克。
雖然動物性食物所含鐵質較豐富,在體內吸收、利用效果較好,但植物性食物,如:乾果類(葡萄乾、紅棗、加州梅)、全穀類、核果、種子類、及深綠色蔬菜等亦含豐富鐵質,只要與維生素C含量高的蔬果一起食用,也可提升鐵質的吸收。善用食物搭配,吃素者,也可預防貧血的問題。
想補充鈣質,除了牛奶也能選擇小魚乾
素食者根據可以吃的食物種類總共分為五類,其定義如下:
- 全素或純素:指食用不含奶蛋、也不含五辛(蔥、蒜、韭、薤菜及興蕖)的純植物性食品。
- 蛋素:全素或純素及蛋製品。
- 奶素:全素或純素及奶製品。
- 奶蛋素:全素或純素及奶蛋製品。
- 植物五辛素:指食用植物性食物,但可含五辛或奶蛋。
因此根據衛福部「素食飲食指標」,讓吃素者也可以吃出健康。
依據指南擇素食,食物種類多樣化。
全穀雜糧為主食,豆類搭配食更佳。
烹調用油常變化,堅果種子不可少。
深色蔬菜營養高,菇藻紫菜應俱全。
水果正餐同食用,當季在地份量足。
口味清淡保健康,飲食減少油鹽糖。
粗食原味少精製,加工食品慎選食。
健康運動30分,適度日曬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