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a帶著柚子帽吃著月餅,全家人圍坐著一起賞月,又大又圓的月亮好像有兔子搗麻糬的身影,中秋節不僅可以吃柚子跟月餅還可以跟爸爸媽媽一起賞月,中秋節是mita最喜歡的節日了!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跟mita一樣喜歡中秋節呢?

中秋節賞月
《正德江寧縣志》載:「中秋夜,南京人必賞月,合家賞月稱為『慶團圓』,團坐聚飲稱為『圓月』,出遊待市稱為『走月』」中秋正逢滿月,又有團圓的意思,便有「月圓人團圓」的說法,蘇東坡詠月所作的「水調歌頭」更是希望人把握時光趁著月圓時刻團聚,快快樂樂的過節。

中秋節習俗
我們對中秋節的印象就是賞月,吃柚子、月餅,還有大家最期待的烤肉!
「一家烤肉萬家香!」這句廣告詞大家一定聽說過,就是這句話讓臺灣發展出不同於其他國家的中秋節烤肉的習俗喔!在中秋連假的那幾天一定會看到許多人家坐在騎樓或戶外邊烤肉聊天邊賞月,甚至有從早烤到晚的!
中秋節為什麼會吃柚子呢?除了中秋剛好是柚子盛產的季節,柚與「祐」還有諧音,因此有希望月亮護祐和吉祥之意;柚子又與「游子」諧音,保佑遠離家鄉的游子們能平安健康;游子們也能趁著連假回家與親朋好友團聚聯絡感情、一起開心的吃柚子賞月。
除了賞月、吃柚子之外,中秋節還會祭拜祖先、地基主、神明,表達感謝及祈求闔家平安,祭拜祖先除了懷念之外,也會祈求祖先能保佑子孫們都平安、健康順遂。而地基主守護著家庭跟土地,家人祭拜地基主為表達敬意並祈願家宅平安。
中秋節還有兩個主要的神明,一個是月神---太陰星君,主掌月亮,因此祭拜月神也象徵祈求家人團圓、幸福美滿;另一個神明是土地公---福德正神,負責保佑地方平安、豐收,祭拜土地公以表示感謝,也祈求明年可以生意興隆、豐收、平平安安。

為什麼柚子會稱作文旦呢?麻豆有個關於文旦的傳說:
傳聞在清朝時,麻豆有個居民名叫林旦,孝順的他每年都會買許多柚子給喜愛柚子的母親;但在某一年冬天裡林旦的母親突然重病不起,四處找了許多大夫醫治卻都表示無藥可醫,有天林旦的母親醒來跟林旦說想吃柚子,林旦為了母親立刻出門要買柚子給母親,可是正逢冬天,怎麼可能會有柚子呢?
雖然林旦鍥而不捨地找了許多天,但都一無所獲,眼看著母親已經危在旦夕卻無法完成母親的願望,傷心的林旦忍不住跪在柚子樹前痛哭失聲,他的眼淚一滴一滴地落在柚子樹上,神奇的事突然發生了,柚子樹上竟然長出一顆顆柚子,林旦看到後急忙拿著柚子回家給母親吃;母親終於吃到柚子後,生的病竟然也奇蹟般地好了。
這麼神奇的事蹟立刻就傳開了,甚至傳到乾隆皇帝耳中,於是乾隆派了太子,也就是之後的嘉慶皇帝到臺灣尋找柚子,當嘉慶了解來龍去脈之後便以林旦的名子將柚子稱作「文旦」。
發布日期:11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