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溶於水後能導電的化合物,就稱為「電解質」。在生理學中,電解質的主要離子有鈉(Na+)、鉀(K+)、鈣(Ca2+)、鎂(Mg2+)。這些電解質在人體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例如: 維持體液平衡、維持血漿滲透壓、體內酸鹼平衡、能量代謝、神經傳導及肌肉細胞功能等,都需要電解質才能運作。如果電解質不平衡就會引起許多身體症狀,嚴重時還有可能危及性命。
運動後如果大量流汗,只有補充純水是不夠的,因為汗液的流失除了大量的水分之外,還有「電解質」。尤其是運動後常常覺得疲倦無力,甚至在運動的過程發生的肌肉抽筋、心悸,都和電解質不平衡有關係。
常見的電解質有什麼功能呢?
鈉離子(Na+)
鈉離子是人體細胞外液中主要的陽離子,具有維持體內滲透壓、水分平衡、酸鹼平衡、神經訊息傳導及肌肉運作等功能。鈉離子可以藉由腎臟、汗液排泄來達到體內的鈉平衡。在運動過程中,倘若流失過多鈉,容易有肌肉無力、精神倦怠,嚴重時還會噁心、嘔吐、頭暈、肌肉抽筋等。適度的補充鈉能幫助體內水分的保留,維持電解質平衡。
食物來源:食鹽、運動飲料、調味料、加工製品。
▲ 食鹽裡的鈉能幫助體內水分保留。(Photo / @Racool_studio freepik)
鉀離子(K+)
鉀離子為人體細胞內液主要的陽離子,與鈉一樣在體液及電解質平衡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可以幫助維持體內水分、酸鹼平衡,同時可以協助神經傳導、調節神經衝動與肌肉收縮。當鉀缺乏時,可能會有疲倦、肌肉無力、容易抽筋、心律不整等症狀。
食物來源:香蕉、番茄、葡萄柚等水果類含量豐富。
▲ 香蕉裡含有豐富的鉀、鎂離子。
鈣離子(Ca2+)
鈣是人體內含量最多的礦物質,是構成骨骼和牙齒的主要材料,也參與血液凝固以及協助神經系統運作傳導、控制肌肉收縮等作用。如果缺乏鈣離子,除了影響骨骼和牙齒的發育外,也會影響肌肉神經功能,所以容易會有疲倦、下肢抽筋、四肢發麻、肌肉抽搐,甚至心臟衰竭等問題。
食物來源:奶類、小魚乾、綠色蔬菜、瘦肉等食物。
▲ 多吃綠色蔬菜,補充電解質。
鎂離子(Mg2+)
鎂參與了身體能量代謝、細胞離子平衡、肌肉收縮以及維護神經系統的必需物質,在運動時也是不可或缺的成分之一,如果缺乏鎂常會有肌肉無力、神經肌肉抽搐等情形,運動表現也會受到影響。
食物來源:胚芽、堅果類、香蕉、綠色蔬菜。
運動之後該注意什麼?
運動時除了消耗熱量以外,也會流失水分,而電解質亦會隨著汗液流失,例如:鈉、鉀離子,尤其是較高強度的運動,通常排汗量較大,會流失較多電解質,因此若能適度攝取含電解質的液體,就可以迅速補充水分及電解質,達到減緩運動後疲勞,以及增加運動表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