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外來入侵種對生態、經濟和人體的負面影響不勝枚舉,但只要動動腦,就有可能把負面變成正面喔!
吳郭魚翻身 變成臺灣鯛
原產於非洲的吳郭魚,在二戰時期台籍兵吳振輝和郭啟彰兩人從新加坡引入臺灣。由於吳郭魚在淡水和海水中都能存活,雌魚產卵後,還會把卵放到嘴中等待孵化,使仔魚生存率高,放養到野外後,迅速繁殖分佈到臺灣各地。
目前全臺各區水域幾乎都有吳郭魚,當初推廣沒有想到防治問題,加上放養繁雜,已沒有辦法清除。不過吳郭魚能成為野外強勢魚種,除了生命力旺盛、繁殖力強,能夠適應臺灣環境外,自然環境受到破壞,讓水質越來越差,讓原生魚種難以生存,間接有利吳郭魚生存。現在養殖吳郭魚多養雄性,即使遇到氾濫或水災溢出到野外,也不致大量繁殖。
雖然吳郭魚是便宜的蛋白質來源,但料理後有土味,因此較不受消費者歡迎。經過產官學的努力,改良品種,提升養殖技術,改善吳郭魚的味道。2002年漁業署正式將吳郭魚命名為「臺灣鯛」,邀集國內專家學者共同訂定臺灣鯛良好生產規範,從魚苗種系、養殖管理到認運銷流程、加工製程都需要認證,符合規範,才是正港「臺灣鯛」喔!
小黑蚊剋星 小花蔓澤蘭醋液
小花蔓澤蘭原產於中南美洲和加勒比海,是一種攀緣性藤本植物, 1986年在屏東萬巒有小花蔓澤蘭的採集紀錄,現在廣泛分布在臺灣中、南及東部的低海拔林地、農園和荒廢地。
小花蔓澤蘭無性繁殖能力強,蔓莖接觸土壤,每個節都可長出根和新芽,節跟節間也能長出不定根,而且種子飛散難以控制。不論果樹、庭園樹或山林裡的樹木,都可能被小花蔓澤蘭攀爬生長、快速覆蓋,最可怕的是會影響樹木進行光合作用,讓樹變得衰弱。
根據林務局統計,2001年小花蔓澤蘭在臺灣的危害面積達5萬1,852公頃,在中央與地方政府合作防除下,2018年底調查面積剩餘5,132公頃。
這麼惱人的植物也能有效益嗎?中興大學森林系盧崑宗教授把小花蔓澤蘭乾燥一週,放入機械窯中加熱到600度,冷凝後變成小花蔓澤蘭醋液。醋液含有焦油,聞起來有「燒焦味」,因為含氮成分高,可以預防小黑蚊。
雖然研發應用成功,但和政府所移除的小花蔓澤蘭的量相比,用來製作防蚊液的量很少,而且防治小黑蚊有其他更好或的方法,因此難被大量利用,想有效抑制外來入侵種仍應做好防治工作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