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耕期間的田裡,空蕩蕩地做什麼好?除了可以欣賞為做綠肥所廣植的繽紛花田,以前農村社會的大人和小孩總是會利用這段期間,在空曠的田裡焢窯。從堆土窯、撿柴火、燒窯、悶窯到開窯,然後再挖出香噴噴、熱騰騰的蕃薯~Mi爸:「哇!現在回想起來,這滋味好令人懷念!」
聽見Mi爸這麼說,從沒看過窯、也沒焢過窯的Mita對這項古早農閒活動更是好奇,希望有機會可以親自體驗焢窯的樂趣:「爸爸,焢窯好像很好玩,找一天,你帶Mita去焢窯嘛!」剛好Mi爸在彰化二水的農民好友~慈良叔叔要和親戚朋友來個焢窯趴替,便熱情地邀請Mi爸、Mi媽一起來重溫童年田間趣味,也讓Mita開開眼界,見識這古早農村生活的樂趣! 焢窯,客家話叫「打窯」,臺語叫做「爌窯」、「爌土窯」。早期的焢窯多是利用稻田收割後的農閒時期進行,一直到現在仍舊是深受大人小孩喜愛的活動,而也為了方便體驗,多改以用現成的土塊或磚頭搭窯,不過,傳統的焢窯可是要利用泥土曬乾後的土塊來建窯喔!
「軟軟的泥土要怎麼做窯?」「不會塌掉嗎?」「這樣食物會熟喔?!」聽見Mita和一起來焢窯的小朋友們你一言、我一語地提出疑問,Mi爸、Mi媽和慈良叔叔笑著一邊解釋,一邊回憶起小時候焢窯的趣事:「建窯可是一個很大又要很有技巧的工程唷!」首先要把田裡比較硬的泥塊挖出來曬乾,然後再將這些泥塊緊密堆疊成一座底部留有洞口、底寬上尖的窯,而保留洞口的原因除了放置要燒的稻稈和木材,也可以讓風進入產生對流,這樣窯的受熱才會比較快而且平均。
Mi媽:「這個時候小朋友就可以幫忙準備食材,先把食材包上報紙或鋁箔紙,再裹上泥土,記得泥土的厚度要平均,這樣食材受熱才會均勻,才不會吃到一邊有熟、一邊沒熟的食材喔!」
窯搭好了、食材也準備好了,就要開始燒窯囉!把收集來的稻稈和木材放進窯裡燒,火燒得越旺越好,等到土塊燒到變成褐色或焦黑色時,就表示窯已經燒燙了,這時就可以移出一部分的柴火,並從窯頂開一個洞,把全數的食材丟進去,接著把窯打垮、敲碎土塊,最後再把敲碎的土塊緊密覆蓋在上頭,好讓熱氣慢慢悶熟裡面的食材。 「爸爸,食物都在土裡面,要怎麼知道它們熟了沒?」好奇的Mita繞著窯,走來走去、東瞧西瞧,Mi爸摸摸Mita的頭笑著說:「這樣爸爸當然也看不出來啦!不過有個小訣竅,我們可以在土堆上放一些草,用草來判斷,如果草枯了,就表示食物熟了,假如還是不確定,就可以靠妳的鼻子來判斷,聞到空氣中飄散著食材的香氣,就表示差不多可以開窯囉!」 看著Mi爸、Mita父女倆面對著窯既期待又興奮的表情,Mi媽也開心地說:「真想念以前小時候焢窯的情形,以前等開窯的時候,大人還會叫我們小孩子手牽手繞著窯跑,叫做『跑窯』,說是要趕窯鬼,以免窯鬼趁大家不注意的時候跑來搗蛋,讓窯裡的食材不熟,或是被偷吃光光,現在回想起來真的是好有趣!」聽到Mi媽這麼說,Mita這才知道原來焢窯還有個這麼有趣的傳說,便有樣學樣地也「跑窯」起來,還邊跑邊喊:「窯鬼退散!地瓜快熟!」逗得Mi爸、Mi媽哈哈大笑地說:「妳這是自創的Mita stytle趕窯鬼嗎?」
「開窯囉!」聽見可以開窯了,大夥趕緊圍到窯邊看著叔叔、阿伯一鏟又一鏟地把土塊移開,隨著窯被挖開得越來越大,食物的香氣也陣陣地瀰漫了整個空氣中~「熟了啦!夠真香!可以吃了啦!」只見阿伯撿起一個熱騰騰的食物興奮地說,這時候大家也顧不得燙,紛紛探頭、手腳併用,像是在挖寶一樣地在土堆裡尋找熱騰騰的食物,準備大快朵頤! 「哇!媽媽!我這個窯烤雞蛋好香、好好吃喔!」聽到Mita這麼說,Mi媽吃著熱騰騰的窯烤地瓜,又邊笑著講起古來:「以前的人焢窯,可沒有什麼窯烤雞蛋,大部分都是一些蕃薯、芋頭,不像現在還可以焢雞蛋、玉米、雞、魚...有這些這麼豐富的食材,現在的人真是好幸福呢!」 焢窯不僅深受大人小孩喜愛,也是很棒的活動!因為藉由焢窯的過程不但可以拉近一同烘窯者的距離、增進家人間的感情,也能讓人回味童年野炊的趣味,對許多人來說,更是認識與體驗古早農村文化的方式之一。假使有機會又有場地,不妨可以趁著稻田休耕期間和家人朋友來場焢窯趴替,而如果找不到場地也沒關係,現在有很多的休閒農場也提供遊客焢窯的體驗喔!Mi爸:「只要到農業易遊網,鍵入『焢窯』2字查詢,就可以知道哪些農場可以體驗焢窯樂啦!」
發布日期:102-01-07
|
||
|
休耕期間的田裡,空蕩蕩地做什麼好?除了可以欣賞為做綠肥所廣植的繽紛花田,以前農村社會的大人和小孩總是會利用這段期間,在空曠的田裡焢窯。從堆土窯、撿柴火、燒窯、悶窯到開窯,然後再挖出香噴噴、熱騰騰的蕃薯~Mi爸:「哇!現在回想起來,這滋味好令人懷念!」
聽見Mi爸這麼說,從沒看過窯、也沒焢過窯的Mita對這項古早農閒活動更是好奇,希望有機會可以親自體驗焢窯的樂趣:「爸爸,焢窯好像很好玩,找一天,你帶Mita去焢窯嘛!」剛好Mi爸在彰化二水的農民好友~慈良叔叔要和親戚朋友來個焢窯趴替,便熱情地邀請Mi爸、Mi媽一起來重溫童年田間趣味,也讓Mita開開眼界,見識這古早農村生活的樂趣! 焢窯,客家話叫「打窯」,臺語叫做「爌窯」、「爌土窯」。早期的焢窯多是利用稻田收割後的農閒時期進行,一直到現在仍舊是深受大人小孩喜愛的活動,而也為了方便體驗,多改以用現成的土塊或磚頭搭窯,不過,傳統的焢窯可是要利用泥土曬乾後的土塊來建窯喔!
「軟軟的泥土要怎麼做窯?」「不會塌掉嗎?」「這樣食物會熟喔?!」聽見Mita和一起來焢窯的小朋友們你一言、我一語地提出疑問,Mi爸、Mi媽和慈良叔叔笑著一邊解釋,一邊回憶起小時候焢窯的趣事:「建窯可是一個很大又要很有技巧的工程唷!」首先要把田裡比較硬的泥塊挖出來曬乾,然後再將這些泥塊緊密堆疊成一座底部留有洞口、底寬上尖的窯,而保留洞口的原因除了放置要燒的稻稈和木材,也可以讓風進入產生對流,這樣窯的受熱才會比較快而且平均。
Mi媽:「這個時候小朋友就可以幫忙準備食材,先把食材包上報紙或鋁箔紙,再裹上泥土,記得泥土的厚度要平均,這樣食材受熱才會均勻,才不會吃到一邊有熟、一邊沒熟的食材喔!」
窯搭好了、食材也準備好了,就要開始燒窯囉!把收集來的稻稈和木材放進窯裡燒,火燒得越旺越好,等到土塊燒到變成褐色或焦黑色時,就表示窯已經燒燙了,這時就可以移出一部分的柴火,並從窯頂開一個洞,把全數的食材丟進去,接著把窯打垮、敲碎土塊,最後再把敲碎的土塊緊密覆蓋在上頭,好讓熱氣慢慢悶熟裡面的食材。 「爸爸,食物都在土裡面,要怎麼知道它們熟了沒?」好奇的Mita繞著窯,走來走去、東瞧西瞧,Mi爸摸摸Mita的頭笑著說:「這樣爸爸當然也看不出來啦!不過有個小訣竅,我們可以在土堆上放一些草,用草來判斷,如果草枯了,就表示食物熟了,假如還是不確定,就可以靠妳的鼻子來判斷,聞到空氣中飄散著食材的香氣,就表示差不多可以開窯囉!」 看著Mi爸、Mita父女倆面對著窯既期待又興奮的表情,Mi媽也開心地說:「真想念以前小時候焢窯的情形,以前等開窯的時候,大人還會叫我們小孩子手牽手繞著窯跑,叫做『跑窯』,說是要趕窯鬼,以免窯鬼趁大家不注意的時候跑來搗蛋,讓窯裡的食材不熟,或是被偷吃光光,現在回想起來真的是好有趣!」聽到Mi媽這麼說,Mita這才知道原來焢窯還有個這麼有趣的傳說,便有樣學樣地也「跑窯」起來,還邊跑邊喊:「窯鬼退散!地瓜快熟!」逗得Mi爸、Mi媽哈哈大笑地說:「妳這是自創的Mita stytle趕窯鬼嗎?」
「開窯囉!」聽見可以開窯了,大夥趕緊圍到窯邊看著叔叔、阿伯一鏟又一鏟地把土塊移開,隨著窯被挖開得越來越大,食物的香氣也陣陣地瀰漫了整個空氣中~「熟了啦!夠真香!可以吃了啦!」只見阿伯撿起一個熱騰騰的食物興奮地說,這時候大家也顧不得燙,紛紛探頭、手腳併用,像是在挖寶一樣地在土堆裡尋找熱騰騰的食物,準備大快朵頤! 「哇!媽媽!我這個窯烤雞蛋好香、好好吃喔!」聽到Mita這麼說,Mi媽吃著熱騰騰的窯烤地瓜,又邊笑著講起古來:「以前的人焢窯,可沒有什麼窯烤雞蛋,大部分都是一些蕃薯、芋頭,不像現在還可以焢雞蛋、玉米、雞、魚...有這些這麼豐富的食材,現在的人真是好幸福呢!」 焢窯不僅深受大人小孩喜愛,也是很棒的活動!因為藉由焢窯的過程不但可以拉近一同烘窯者的距離、增進家人間的感情,也能讓人回味童年野炊的趣味,對許多人來說,更是認識與體驗古早農村文化的方式之一。假使有機會又有場地,不妨可以趁著稻田休耕期間和家人朋友來場焢窯趴替,而如果找不到場地也沒關係,現在有很多的休閒農場也提供遊客焢窯的體驗喔!Mi爸:「只要到農業易遊網,鍵入『焢窯』2字查詢,就可以知道哪些農場可以體驗焢窯樂啦!」
發布日期:102-01-0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