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壁之旅的第二天(回憶第一天的行程:便當工廠大變身 良食故事館玩食農),Mita一家先來到後壁火車站前準備租借腳踏車。「爸爸~為什麼要租腳踏車?不能開車過去嗎?」Mita感到很奇怪地問道。 在土溝農村美術館,常可以看到各式「挺農」標語 「傻孩子,我們今天要去的地方是土溝農村美術館,雖然名字是『美術館』,但它可不是我們一般印象中有棟房屋的美術館,而是將整個土溝農村都劃入了美術館的範圍,村即是美術館,美術館即是村,如果用開車的方式逛美術館,不就錯過了很多值得慢慢欣賞的『作品』了嗎!」 慢慢走、慢慢看,你才能發現到土溝農村美術館的美麗與樂趣 臺南後壁土溝裡本來是一處傳統的農村聚落,2012年土溝農村文化營造協會將村內的空屋、倉庫、廢棄工廠空地及村子田邊角落作為展場,邀請當代藝術家創作裝置藝術,因此有了「土溝農村美術館」的稱號。 三合院前的鐵製行李箱,藏著一段段旅行的故事 今年邁入第三年的土溝農村美術館,邀請臺灣10位各式媒材藝術家,以及土溝居民、在地團隊、藝術工作團隊,延續之前的概念,以家屋、倉庫、合院作為展場基地,共展出21組創作,包含最熱門的比西里岸創意工坊×幾米「幾米與比西里岸的飛魚Party」、攝影師陳柏銓「台灣.踏拾」、水牛設計部落「尋光」等作品,還有28件散落在田野路旁的裝置藝術,展期自即日起到104年5月3日。 紅色的「尋光」,本身也是座裝置藝術 沿著鄉間道路悠閒地前進,慢慢地,兩旁的稻田越來越多,突然Mita像發現新大陸般地大喊:「爸爸~你看!那邊有白鷺鷥躲在稻田裡面耶!還有好多小鳥在飛…」才轉個頭,Mita又有新發現:「ㄟ…這邊有以前的人打水的設備、前面的田裡有棟可愛的小房子…哇!這邊還有我們上次去美濃採的白蘿蔔耶…」短短的一段路,Mita已經停下來不知道多少次,雖然前進的速度很慢,但每次都有不同驚喜的發現。 騎過了土溝橋,代表已經來到土溝社區的地界,跟著指標Mita一家先來到了真理大學的「野」展區,出現了無數的大框、小框、車窗框,有形的、無形的框,Mita透過這些「框框」,用著與平常不同的角度來觀看大自然。 大框小框、框中有框,換個角度來看大自然,你看到了什麼? 回到大路上,Mita發現了一間「廁所」,但這間「廁所」不能使用,還要收門票?原來這是水牛建築師事務所的展區,它是畫廊、展場,也真有座馬桶跟廁所,利用不同材質與造型的組合,讓人在裡面活動,可以感受到明暗、寬窄、動靜、開放與封閉等不同的五感體驗。 照片來源:土溝農村美術館FB 接下來進入這次最熱門的展區「比西里案創意工坊X幾米」+「優雅農夫藝文特區」,這邊的展區是由廢棄工廠改建,一進入戶外場地,超巨型椅子在戶外迎客,好像進入了巨人國,掀開黑黑的布廉,可愛的小米托著下巴坐在石上看著頭頂的飛魚群,幽藍色的燈光、濤濤的海浪聲,恍惚間彷彿真的來到了充滿飛魚的東海岸。 和小米一起坐在地上,靜靜地感受東海岸的氛圍 而來到優雅農夫的戶外展區,出現了要「脫鞋」的指示,Mita充滿疑惑地問Mi爸:「爸爸~這不是戶外嗎?為什麼要脫鞋?會把腳弄髒耶…」爸笑著回答Mita說:「傻Mita~腳髒了拍拍擦擦就好啦~重要的是,踩著泥土、踏著草皮,用自己的腳親身感受土地。農村的阿伯流傳著『人的腳底有肥』,只有腳底的皮膚接觸到泥土,才能知道土壤的狀況,是軟是硬、肥沃或乾燥,這是前人的智慧,也是他們對土地的謙遜!」 田園中的餐桌 繼續往前,來到展場比較密集的區域,這裡也有很多特別、有趣的展覽,紅色的隧道內,隱藏著舊建築的時空;一把把懸在屋頂的雨傘,代表著一個人、一個家,每個人都可以在傘下自由創造自己的空間,將自己所感受到的土溝畫下來、寫下來,和牆上的禮物袋「交換禮物」,從裡面抽一張出來,再將自己的投進去,分享給下一個旅人;三合院前的鐵製行李箱,訴說著每一段旅程承載的記憶,連路旁的裝置藝術或商店牆面,都有著不同的故事及巧思。 一把把懸在屋頂的雨傘,代表著一個人、一個家, 每個人都可以在傘下自由創造自己的空間 除了這些藝術創作,在地特色的小店也是不能錯過的重點,充滿童趣的木製手工小物、古早味柑仔店是農村版的便利商店,除了商品還有濃濃的人情味、中西式蛋餅、炒麵的土溝早餐、太晚去就會賣光光的手工窯烤披薩,甜鹹口味任你選、充滿藝術氣息的咖啡店,逛展覽的同時,不妨也幫在地小農拚經濟!
發布日期:103-12-24
|
||
|
後壁之旅的第二天(回憶第一天的行程:便當工廠大變身 良食故事館玩食農),Mita一家先來到後壁火車站前準備租借腳踏車。「爸爸~為什麼要租腳踏車?不能開車過去嗎?」Mita感到很奇怪地問道。 在土溝農村美術館,常可以看到各式「挺農」標語 「傻孩子,我們今天要去的地方是土溝農村美術館,雖然名字是『美術館』,但它可不是我們一般印象中有棟房屋的美術館,而是將整個土溝農村都劃入了美術館的範圍,村即是美術館,美術館即是村,如果用開車的方式逛美術館,不就錯過了很多值得慢慢欣賞的『作品』了嗎!」 慢慢走、慢慢看,你才能發現到土溝農村美術館的美麗與樂趣 臺南後壁土溝裡本來是一處傳統的農村聚落,2012年土溝農村文化營造協會將村內的空屋、倉庫、廢棄工廠空地及村子田邊角落作為展場,邀請當代藝術家創作裝置藝術,因此有了「土溝農村美術館」的稱號。 三合院前的鐵製行李箱,藏著一段段旅行的故事 今年邁入第三年的土溝農村美術館,邀請臺灣10位各式媒材藝術家,以及土溝居民、在地團隊、藝術工作團隊,延續之前的概念,以家屋、倉庫、合院作為展場基地,共展出21組創作,包含最熱門的比西里岸創意工坊×幾米「幾米與比西里岸的飛魚Party」、攝影師陳柏銓「台灣.踏拾」、水牛設計部落「尋光」等作品,還有28件散落在田野路旁的裝置藝術,展期自即日起到104年5月3日。 紅色的「尋光」,本身也是座裝置藝術 沿著鄉間道路悠閒地前進,慢慢地,兩旁的稻田越來越多,突然Mita像發現新大陸般地大喊:「爸爸~你看!那邊有白鷺鷥躲在稻田裡面耶!還有好多小鳥在飛…」才轉個頭,Mita又有新發現:「ㄟ…這邊有以前的人打水的設備、前面的田裡有棟可愛的小房子…哇!這邊還有我們上次去美濃採的白蘿蔔耶…」短短的一段路,Mita已經停下來不知道多少次,雖然前進的速度很慢,但每次都有不同驚喜的發現。 騎過了土溝橋,代表已經來到土溝社區的地界,跟著指標Mita一家先來到了真理大學的「野」展區,出現了無數的大框、小框、車窗框,有形的、無形的框,Mita透過這些「框框」,用著與平常不同的角度來觀看大自然。 大框小框、框中有框,換個角度來看大自然,你看到了什麼? 回到大路上,Mita發現了一間「廁所」,但這間「廁所」不能使用,還要收門票?原來這是水牛建築師事務所的展區,它是畫廊、展場,也真有座馬桶跟廁所,利用不同材質與造型的組合,讓人在裡面活動,可以感受到明暗、寬窄、動靜、開放與封閉等不同的五感體驗。 照片來源:土溝農村美術館FB 接下來進入這次最熱門的展區「比西里案創意工坊X幾米」+「優雅農夫藝文特區」,這邊的展區是由廢棄工廠改建,一進入戶外場地,超巨型椅子在戶外迎客,好像進入了巨人國,掀開黑黑的布廉,可愛的小米托著下巴坐在石上看著頭頂的飛魚群,幽藍色的燈光、濤濤的海浪聲,恍惚間彷彿真的來到了充滿飛魚的東海岸。 和小米一起坐在地上,靜靜地感受東海岸的氛圍 而來到優雅農夫的戶外展區,出現了要「脫鞋」的指示,Mita充滿疑惑地問Mi爸:「爸爸~這不是戶外嗎?為什麼要脫鞋?會把腳弄髒耶…」爸笑著回答Mita說:「傻Mita~腳髒了拍拍擦擦就好啦~重要的是,踩著泥土、踏著草皮,用自己的腳親身感受土地。農村的阿伯流傳著『人的腳底有肥』,只有腳底的皮膚接觸到泥土,才能知道土壤的狀況,是軟是硬、肥沃或乾燥,這是前人的智慧,也是他們對土地的謙遜!」 田園中的餐桌 繼續往前,來到展場比較密集的區域,這裡也有很多特別、有趣的展覽,紅色的隧道內,隱藏著舊建築的時空;一把把懸在屋頂的雨傘,代表著一個人、一個家,每個人都可以在傘下自由創造自己的空間,將自己所感受到的土溝畫下來、寫下來,和牆上的禮物袋「交換禮物」,從裡面抽一張出來,再將自己的投進去,分享給下一個旅人;三合院前的鐵製行李箱,訴說著每一段旅程承載的記憶,連路旁的裝置藝術或商店牆面,都有著不同的故事及巧思。 一把把懸在屋頂的雨傘,代表著一個人、一個家, 每個人都可以在傘下自由創造自己的空間 除了這些藝術創作,在地特色的小店也是不能錯過的重點,充滿童趣的木製手工小物、古早味柑仔店是農村版的便利商店,除了商品還有濃濃的人情味、中西式蛋餅、炒麵的土溝早餐、太晚去就會賣光光的手工窯烤披薩,甜鹹口味任你選、充滿藝術氣息的咖啡店,逛展覽的同時,不妨也幫在地小農拚經濟!
發布日期:103-12-2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