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置頂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農業兒童網

焢窯(10.01~12.31) 管芒花(10.01~12.31) 溫室(全年) 搓湯圓(10.01~12.31) 藍染(全年) 新年好(10.01~12.31) 金黃色、雪白色的杭菊佈滿整地 曬秋柿(10.01~12.31) 芒花隨風擺盪就好像是波浪一般 十一月 小雪 天氣轉涼,金黃稻穗低著頭,靜靜等待豐收的那一刻 Mita包裝烏魚子 鴨稻(全年) 賞煙火(10.01~12.31)
 
生物 環境 人文
 
回到Mita萬花筒
植物達人動物達人
打造魚的身份證-劉天和

  民國90年「科技新貴」這個名詞已經泡沫化時,有一隻誤闖澎湖的小白兔,以初生之犢不畏虎之姿,在澎湖西嶼鄉二崁村,從科技新貴轉為「漁業新貴」,投入兩年的時間與心血,養出全臺灣第一條有身分證的健康魚─「天和珍鱺」。天和海洋開發的董事長劉天和,以專業的e化管理,結合澎湖傳統的箱網養殖,決定要將臺灣的海鱺推向世界舞臺上。

  經歷科技泡沫化的劉天和,一直在尋找事業的第二春,最後為何會選擇海鱺呢?回憶起第一次到澎湖遊玩時,無意間看到海鱺,知道這是一項經濟效益極高的事業,第二趟來到澎湖時就在馬公找到一塊海域,以箱網養殖海鱺,誰知當他投入大筆資金後,因為澎湖的東北季風讓他血本無歸。有了一次經驗後,劉天和仍不放棄,抱持著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的心態,以國際級養殖場為目標,在碧海藍天的西嶼鄉二崁村設立大型漁場,劉天和的野心可見一般。

  面對朋友對天和珍鱺與一般海鱺到底有何不同等問題時,劉天和不會直接回答,他會先請你先吃吃看。「第一塊就是要先吃原味的,吃吃看,我養的海鱺味道如何?」他一派自然的說道:「其實海鱺好不好吃,只要一口就知道」。看到遠來的朋友,吃下天和珍鱺後,臉上滿足的神情,不斷形容那種彈舌的新鮮脆度與入喉後自然甜味暫留,他滿臉的驕傲,口中謙虛的說道:「真的有那麼好吃嗎?你不要騙我喔!」接下來他會準備一般海鱺,讓剛吃過珍鱺的朋友品嚐,兩種迥異的口感與新鮮度,味蕾已經被美味慣壞,而不會再夾第二塊。

  為什麼天和珍鱺與一般箱網養殖的海鱺養在同一塊海域,卻會有不同的結果呢?其實,原因就在「飼料」。劉天和始終認為有好的飼料,才能養出好的魚,只要提供珍鱺食用的飼料,都必須事先經過中山大學及屏東科技大學及食品研究所的嚴格檢驗,確定沒有藥物及重金屬的殘留;同時在針對失誤與危害提出預警,有利於風險管理的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管理資訊系統,是有利於風險管理,並有效提高產業績效的e化管理。每天在自己的辦公室,就可看到窗外24公頃約320多口箱網,無瑕欣賞澎湖的美麗景致,每天思索如何打開國外市場,目前對於劉天和的當務之急,是要打出天和珍鱺的名聲,建立品牌的形象。

  水產類與動物或是作物的生產履歷實行方式大同小異,但是要如何在魚的身上標號追蹤呢?以海鱺為例,幼小魚苗以區域劃分,每個區域的魚都是吃相同的飼料、以相同的方式管理與紀錄,一旦等到每尾魚出貨前,就會在尾部附上ID套環,註明魚種、重量、養殖批號與出貨日期;民眾可以由套環上的條碼及序號,追蹤出每尾魚的魚苗來源、飼養環境、中間育成、氣候水溫、健康管理、加工及配送等所有資料,從魚苗到餐桌上完全透明的過程,劉天和希望讓消費者在購買與食用珍鱺時更加放心。

  澎湖的冬天與夏天截然不同,夏天湛藍的大海與天空、細白的沙灘,一到冬天如川劇變臉般,一道道凜冽的東北季風無情侵襲,天空呈現朦朧的灰暗色,伴隨著低溫的海水,對於養在海水裡的海鱺,無疑是一大考驗。但是,對劉天和而言,澎湖人才是個難題,因為文化不同,在科技界的人大多說重點、步調快、思緒敏捷;但是樂天知命的澎湖人,從事觀光業、漁業,溫暖的陽光讓人們行事步調十分優雅,這麼一來當急驚風遇到了慢郎中,知識與技術在此刻都不是重點,劉天和自嘲面對澎湖的文化,還有一條漫長的路要走。

更新日期:110.01.06 人氣指數:1260
資料來源:農業部資料開放平台
 
回上方回上一頁  
:::更多推薦單元
我的學習單
下載行事曆
Mita好朋友
元氣料理
自然科學館
Mita愛卡拉
秋季植栽
農業生活館
桌布下載
農場趴趴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