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置頂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農業兒童網

溫室(全年) 黃橙橙的金針花海 螢火蟲 茉莉(夏天) 賞櫻花 藍染(全年) 野薑花(夏天) 牡蠣(夏天) 夏日蓮花盛開,Mita體驗坐大王蓮 金針花 鴨稻(全年) 金麥浪 夢幻的藍紫色繡球花 Mita包粽子,把喜歡吃的料都包進去 賞鯨 竹筍(夏天) 梨子(夏天) 吃西瓜 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 賞桐花 紫錐花(夏天)
自然農法
 

  陳宇鋒平日是上班族,幾年前初接觸秀明農法時,他也曾試著專心務農一年,但當時種植經驗不夠、消費者對於秀明農法十分陌生,在家人的要求下,他改當兼職農夫,把握週末時間耕種,自嘲:「我還在累積農業的能量。」若問翔翔哪一株花生長最多,他會慢慢巡視,定睛一看,立刻告訴爸爸去哪株採收才好   

  成長於宜蘭三星鄉的農家,陳宇鋒對於水稻耕種並不陌生,也還有割稻、自家育苗、手工補秧的印象,甚至於某個季節固定傳來的農藥噴灑氣味,記憶猶存。以至於當親戚向他說明秀明農法時,他立刻接受了這種更順應自然的耕種模式。   

  在他的田裡,五月仍可看到草莓鮮紅的果實,他不像一般草莓農在三、四月時除去植株,種下新作物,他讓草莓繼續生長,長出走莖而後分株,「最早是親戚給的五株草莓苗,種了七、八年,現在已經有七、八百株,但離可達到經濟規模的三、四千株還有一段距離。」這個目標預計年底就能達到。   

  自然農法常見作物混種,為了呵護適合在18~22度間生長的草莓,他除了不刻意除草,也特別栽種洛神,為草莓遮蔭,待走莖繁殖,九月便可移地種植,「我自己留苗,除了想知道這種作物是否適合在此地生長,一旦作物適應,延續了七、八代的新苗,也將最適應這塊土地。」

發布日期:105-06-20
:::
回上方 回上一頁  
:::更多推薦單元
探訪農村
秋季植栽
春季植栽
二十四節氣
市集走一回
歷史文化館
著色畫
活動花絮
Mita愛卡拉
農業生活館